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也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实践标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湖南工业大学坚持同频共振学党史,知行合一践初心,开展了一系列起而行之办实事、学史力行开新局的生动实践。
同频共振学党史,立德树人践初心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立德树人,百年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湖南工业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青年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规律,坚持用好课堂教学渠道、用活实践教学渠道、创新学习教育载体,同频共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用好课堂教学渠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集体备课,合理规划思政课教学内容,把党史教育融入其中。运用红色资源,创新载体方法,从看得见的变化切入、从打动人的故事讲起,以小入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生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在“最好的教科书”中感悟思想伟力、激昂奋进动力。各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师们做好“融”字文章,将党史知识之“盐”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之“水”,打造有感情、有思想、有温度的课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引导大学生感悟百年党史伟力,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用活实践教学渠道,“党史学习”与“专业实践”同频共振。在稳固课堂教学主渠道地位的同时,湖南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搭建实践平台,把专业实践与党史学习相结合,积极延伸小课堂,努力搭建大平台,建构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史力行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科技学院师生前往耿飚故居、李立三故居、左权将军旧居、谭震林同志纪念馆等地开展“建党百周年,丹青绘征程”“如椽画笔绘峥嵘”红色写生创作之旅。走段英雄路,唱首革命歌,听堂党史课,献张写生作。共完成各种彩墨、素描写生1000余幅,作品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原党的革命历史、再现党的奋斗历程,赞颂党的辉煌业绩,以鲜明的红色文化印记,唤起人们对浴血奋战革命先辈们的缅怀、追思和感恩之情,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绽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光芒。音乐学院深化“经典歌曲进课堂、红色舞蹈进舞台”主题实践活动,创作了革命歌曲《你的故事》,举办了庆祝建党100周年钢琴系师生专场音乐会、声乐教师《唱支山歌给党听》专场音乐会、舞蹈表演专业“后浪·初见”舞蹈专场演出。包装材料与工程学院学子在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实践中设计了一系列可视化党史作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子聚焦革命“摇篮地”醴陵,聆听红色湘东的百年回音和新时代交响。“党史学习”与“专业实践”同频共振,实现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学习教育载体,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线下,以“学史崇德,‘读’领风骚”为主题,开展“一校一书:经典、精读、经世”阅读推广活动。100期“有声每日党史学习”,用文字记录音像、用声音感悟历史、用行动践行担当。“学党史、颂党恩”“艺术经典中的党史”“大学生红色故事讲述大赛”等微宣讲比赛,让学生成为“讲述的主角”,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创新活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线上,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开设“学党史、知校史”专栏,研工部官方微信推出《党史百年天天读》栏目,“HUT学工在线”推出“百名学生党员讲党史”“高校辅导员讲株洲红色故事”。推进形式载体创新,在网络化、移动化、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与“学生自主学,青年共同讲”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心同力解难题,办好实事惠师生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办好群众实事,践行为民初心。学校坚持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大力弘扬干实事、求实效、创实绩的优良作风,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学校党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突出问题导向,将主题实践活动与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十四五”规划、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和学校承担的乡村振兴等任务相结合,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
坚持问需于民生、问计于一线、问效于基层,完善服务师生的常态机制。以开展调研、汇聚民情作为“我为师生办实事”的第一步,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等途径察民情访民意。校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研10余次,26个二级党组织班子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教室、食堂、寝室,深入到师生员工中间开展调研50余次。根据调研情况,聚焦师生需求,列出了106个办实事项目清单。以清单式管理制度推动项目实施,以巡回督查制度确保项目落地,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形成以师生为本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针对财务报销原始票据繁杂、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效率低下的堵点,财务处简化报账手续、优化报账流程、引进智能报账系统,推行了“远程财务”“线上报账”,做到了一天24小时“网络不断、系统不关”,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针对学校行政部门分散、学生事务流程繁杂的痛点,学校建成并启用了学生事务中心。该中心贯彻“学生第一、服务至上”的指导思想,坚持便捷、高效、公平、公正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教育管理、帮困助学、权益维护、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需求,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办事程序,拓展学生服务内容,提升学校整体服务育人水平。针对2021届学生就业难点,学校组织了“就业帮扶进校园”系列活动,将求职技能培训与线下专场双选会相结合,帮助学生即学即用、即听即改,有效提升求职竞争力。全校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聚焦堵点、关注痛点、解决难点,形成了“迎难而上抓重点,扑下身子干实事”的良好氛围。
联学联动促发展,服务社会展作为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计”,回应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湖南工业大学秉承立足中国大地、湖湘大地、株洲大地办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擦亮工业底色、彰显包装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与湖南先进制造业精准衔接的“新工科”学科链,与包装全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大包装”学科群。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坚持在“融”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出成绩,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相结合,有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2021年5月,由湖南工业大学、中共株洲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联合委员会、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庞大贝宁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四方联合打造的“碳中和”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株洲高新区汽车博览园举行,校、地、企四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共建协议”,开启了联学联动促党建、同频共振谋发展的新方式,探索校、地、企优势互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共建多赢的长效机制。同时,联合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绿色发展汇聚合力。
2021年6月,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产业链、株洲市高新区三方相聚红色醴陵,共同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启动“党建领航、多方联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举行了“三方联动、同频共振”产业发展座谈交流会,加强政府、高校、园区、产业链、企业等多方联动,不断完善优势互补、高效协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校地企三方联动、产教研同频共振,持续提升信创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助推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挥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学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关于苗绣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助推湘西十八洞村苗绣发展的基础上,牵头编制《苗族刺绣》湖南省地方标准。通过制定标准,实现苗绣生产规范化,打造苗绣品牌,传承苗绣文化,帮助民族地区稳固精准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工作派驻点——茶陵县湖口镇梅林村产业振兴的痛点和堵点,立足该村650亩“三红蜜柚”产业,为其提供全链条包装设计服务。商学院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部署要求,持续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桥头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依托桥头红色资源,通过以红军长征主题公园的模式开发桥头乡村旅游,促进“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助力桥头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团队主编《筑梦,圆梦:共话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一书,入选《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鉴往知来,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湖南工业大学坚持学史力行、学用贯通、知行合一,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奋发有为见诸行动。同频共振学党史,知行合一践初心,以担当诠释忠诚,以奋斗创造业绩。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冬梅)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冬梅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