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大干快上 跑出工业体系建设的“株洲速度”

红网时刻6月8日讯(记者 曹缇)6月8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株洲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建市70周年系列发布会——全市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株洲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身影。

cad47333acb6925c5b08f6c469171ec.jpg

发布会现场。

百年征程凯歌高奏,老工业基地发展成就辉煌

具有“电力机车之都”等美誉的株洲,紧跟党的步伐,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担当工业强市的使命,先后创造了工业体系建设的“株洲速度”、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株洲经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株洲模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株洲气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株洲构建了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为核心,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型功能玻璃五大新兴产业为重点,服饰、陶瓷两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中国动力谷“3+5+2”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8%,成为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新中国成立后,株洲专注工业、聚力创新,先后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340多项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电瓷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硬质合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电力机车、硬质合金、电瓷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航空发动机、数控刀片、铁路敞车、机车电机市场份额全国第一,涌现了全球首列智慧列车、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等大批高端装备,为复兴号高铁、鲲龙AG600等大国重器贡献了株洲力量。2020年,株洲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01%,成为全省首个突破3%的地市州。

株洲从一个7000人的小镇,成长为现在拥有170多万城市人口的神农福地,从建国初期零星分布的10多家企业壮大到以6000多家企业为支撑的动力之都。2020年,在株投资的世界500强和央企达到87家,有外贸实绩的企业达419家,建立海外研制基地27个,株洲产品畅销全球六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百年奋斗决胜小康,中国动力谷建设高歌猛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始终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产业链建设,成功实现了从老工业基地到中国动力谷的蝶变,为株洲提前三年脱贫同步迈入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株洲始终聚焦制造业主战场,8年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40多家、小巨人企业137家、上市企业4家,轨道交通产业于2015年成为千亿集群,服饰产业于2020年迈上千亿台阶。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8年来累计淘汰落后生产线480多条,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400多家,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80多个,创建国家绿色制造专项24个、省级绿色企业42家,闻名全国的清水塘老工业区实施整体搬迁。

株洲市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政策链资源,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8年来累计获批工业强基、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国家专项46个,获批国家高端装备首台套29个,突破IGBT、磁悬浮、永磁电机、涡浆涡轴发动机、高端PI膜、光纤陀螺等关键核心技术140多项,研制高铝超薄玻璃、高性能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特种高纯功能靶材等国内首创或国产替代产品120多个,建成全球首个多肽生物医药库、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和全国首条IGBT生产线。

株洲市始终以园区为主阵地、以产业链为主抓手、以集群发展为总任务,园区建成面积从2012年的92平方公里达到2020年的179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从2012年的62%提升到2020年的77.8%,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三。8年来,全市出台工业12条、人才30条等80多项政策,对口联系企业超过9000家,解决企业问题4.5万个,减税降费超过320亿元,搭建了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到壮大的政策支撑体系。

百年功业舍我其谁,制造业高地建设扬帆起航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的交汇点,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赋予了湖南“三高四新”的历史使命。

株洲将牢记嘱托,从党史、国史中汲取力量,围绕“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重心,砥砺奋进,加快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重点支持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先进硬质材料、陶瓷、服饰产业发展,重点培育高分子新材料、永磁动力等新兴产业,加快建成世界级、国家级和区域级产业集群,其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规模到2023年突破2000亿元。

依托国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团队、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市场等优势,建立国企重大项目建设联席机制,出台支持国企混改裂变的专项政策,支持国企从整机向上游延伸到元器件、零部件、材料、技术、设计工具等方面孵化新的市场主体。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路径,梳理重点产业在创新平台、卡脖子技术、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等方面短板,按照揭榜挂帅模式开展攻关,重点发展聚合物基、金属基等先进复合材料,推动火炬安泰、艾美新材等发展ITO靶材、高温合金、航空高温零配件等产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牢固树立企业培育能力是园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按照区域协同、市区联动、市场运作、赋权强园方式,推动市域园区整合提质,推动市属国企以参股方式全面参与园区建设,对园区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再造,大力推行人才市场化、薪酬市场化、运营市场化、评价市场化,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株洲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动株洲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中国动力谷、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布会现场,中车株机企业文化部部长吴镛作为企业代表接受媒体采访,并讲述了企业“走出去”的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曹 缇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1/06/08/948074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