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11日讯(通讯员 杨琼)杨爱龙,男,44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2004年部队转业后参加公安工作,先后担任醴陵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民警、副中队长、教导员,现任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
从警17年,杨爱龙一直战斗在事故处理第一线,用满腔的热忱、过硬的能力、扎实的作风,展现了一位新时期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实践自己入党、从警的铮铮誓言。杨爱龙先后被授予“株洲市十佳交通民警”、株洲公安交警系统事故勘处工作先进个人、醴陵市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醴陵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醴陵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事故处理中队在他的带领下荣获了“醴陵市政法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精学善传,敬业的“领头雁”
2004年,杨爱龙部队转业分配到事故处理岗位,对于初入新的行业,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他拿出农村伢子吃得苦、霸得蛮的个性,如饥似渴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刻苦钻研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在自身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断提升积累的同时,他毫无保留地将业务技能传授给新民警,把年轻人占多数的事故处理中队培养成一支赫赫有名“尖兵班”。
民警王天雪,2017年12月从醴陵市公安局调入大队工作,被分配在事故处理中队。为了使王天雪尽快进入角色,杨爱龙主动担负起对王天雪的培训工作。从现场勘察到证据收集,从事故认定到事故调解,手把手传授业务知识,连值班也与王天雪调在一起,并主动增加值班天数,为的是能让新同志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快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
在杨爱龙的悉心培养下,现在的王天雪已经成长为事故处理队伍骨干力量,既能独当一面,更是小有名气的刑案专家,近期还被推荐为全市“十佳政法干警”候选人。不仅如此,还有黄炎、陈里等一大批年轻民警在事故处理中队成长成才,这里面都凝结着杨爱龙辛勤培育的心血和汗水。
匡扶正义,破案的“名侦探”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性质最严重、影响最恶劣、危害最深远的违法犯罪行为,每当看到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亲属悲伤无助的神情,疾恶如仇的杨爱龙总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还他们一个公道,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从警17年来,杨爱龙先后组织、参与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00余件,不仅将肇事者绳之以法,更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为受害者及其家属讨还了公道。
2020年4月28日,醴陵市发生一起影响恶劣的两车连续肇事逃逸案件。受害人在被前车挂到后,又遭后车碾压,造成受害人当场死亡。此案案情错综复杂,侦破过程几度陷入僵局。最终,在极其有限的线索中,几经周折,经过将近20天日夜奋战,杨爱龙带领专案组成员抽丝剥茧、缜密侦查,终于将两名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此案成功告破。
2021年1月10日,醴陵市立三大道发生一起致人死亡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案发夜间,无目击者,路段监控模糊,给案件侦查带来极大难度。为还受害人一个公道,杨爱龙带领民警夜以继日调查走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量技术手段,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当时嫌疑人已乘坐火车离开湖南,火车行经多省,行驶线路上的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的藏匿方向。时不待人,杨爱龙迅速安排民警星夜兼程,冒着疫情感染风险,行程千里,最终在人员密集的南宁火车站成功将嫌疑人抓获,此时距案发仅仅不到48小时。
扶危济困,群众的“贴心人”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杨爱龙经常告诫事故处理民警。17年来,类似“为了维护交通事故受害者及其亲属的权益”,杨爱龙积极协调、筹措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交通事故受害者丧葬、抢救等费用12起27.2万元,救助交通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庭18起5.5万元,使交通事故死者能入土为安,伤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020年,事故处理中队接处道路交通事故警情6000余起,处理亡人道路交通事故70余起,全部办结,没有一起因执法不公、处理不公引起群众投诉上访或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及群体性事件,有效地消除了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社会矛盾,为维护醴陵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杨琼
编辑:龙琦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