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炎陵县:打好特色产业组合拳,为乡村振兴赋能

红网时刻4月25日讯(通讯员 凌显富)在浆村,一条条活蹦乱跳的中华鲟鱼“活跃”出大产业;在水口村,一个个小土豆变成了致富路上的“金豆豆”;在水西村,一个不到900人的小山村建起100个现代化食用菌种植大棚映入眼帘……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主导产业在湖南省炎陵县“开花结果”,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炎陵县水口镇各村因地制宜抓发展,科学规划谋布局,综合考虑土质、气候、劳动力、交通等多重因素,在水口镇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许多特色产业得以培育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贴心服务 冷水鱼标准化养殖

微信图片_20210425110504.jpg

冷水鱼养殖基地。

水口镇政府优化投资环境引进客商刘传远到本镇投资兴业,成立湘情水渔业养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冷水鱼养殖。公司凭借协成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搞水产养殖的成功经验,立足水资源优势,将投资4800万元在协成村规划建设养殖三文鱼、中华鲟、金鳟鱼标准养殖场50亩,配套发展垂钓、休闲、观光和餐饮服务业,实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多渠道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现如今企业遇到电压容量、电缆线路无法保证养殖设备正常运行的难题得到解决,真的太感谢您们了。”冷水鱼养殖基地负责人刘传远激动地说道。

为了助力冷水鱼养殖建设,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有力推进,水口镇政府积极与国网水口供电所进行联系和对接,紧紧围绕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两条主线,为重点项目建立了“动态档案”,提速重点工程业扩报装速度,开辟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全力打造电力“绿色高速通道”;对工程项目跟踪、督导、服务,优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外部环境,组织人员不定期深入重点工程项目现场开展走访,为在建项目随时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可控、在控。根据项目施工计划用电需求,加快外围供电设施升级改造和运维管理,提高电能质量,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下一步,水口镇人民政府将继续落实走访企业、随访企业等制度,定期组织服务人员深入项目建设工地,实时把握项目情况,及时解决企业难题,主动听取各类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项目推进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全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造血扶贫车间 小土豆促民增收

微信图片_20210425114111.jpg

在田间采摘土豆现场。

他依靠2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自己的土豆致富梦;他,文化不高,但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从种植土豆、销售土豆、加工土豆的一位普通农民,发展成为水口镇鼎鼎有名的“土豆大王”,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水口镇水口村百姓不断增强创业意识,拓展致富空间。他就是郭晓利。

2019年,作为土豆种植大户的郭晓利,成立了炎陵县水口镇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马铃薯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如今本村200余户农民加入其中,并注册了商标,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水口村也成为当地有名的马铃薯种植专业村。每年春天,郭晓利给村民们提供薯种、化肥,并将技术传授给村民。

微信图片_20210425114102.jpg

小土豆摇身一变成农民致富的“金豆豆”。

“我家2020年种了五亩土豆,估计亩产能达30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行情每斤批发1.5元计算,一亩地就能卖4500多元。除去肥料、地膜、种薯的投入,一亩地也有3000元的纯收入。”水口村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起。

公司建成了,但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郭晓利采取了多种长效造血扶贫机制,与农户建立了长期帮扶合作关系,统一收购农户种植的土豆,积极吸纳当地人口就业。截至目前,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累计带动周边2500余人参与2万亩马铃薯种植,已帮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

从占地20亩扩建到现在的500亩,从投资200万到现在计划投资3000万,从建筑面积50平方米到现在的500平方米,从一个工厂变为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一个个小土豆摇身一变,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豆豆”,郭晓利带领着当地农民一路高歌猛进,奔赴在实现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电商促销 食用菌供不应求

微信图片_20210425110514.jpg

分拣蘑菇现场。

水西村龙炎食用菌基地的大棚内,食用菌种植基地的香菇迎来收获季。走进大棚,菌棒袋或层层分立、或有序地摆放在地上,菌棒袋上一簇簇香菇长势喜人。工人正抢抓农时,加紧采摘、精选新鲜香菇,并按照不同菇种和大小逐一分类后,又将新采摘的香菇搬运到冷藏室,眼前一派忙碌景象。

“香菇姐姐”刘立云是基地负责人,她介绍,近年来,自己把食用菌作为促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用好、用活闲置土地,走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微信图片_20210425110017.jpg

农民在基地工作。

“基地现有大棚近100个,其中,有50多个大棚用来种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竹荪等。”刘立云说,基地的成立,既让村民获得土地流转费,又因采摘、分拣、搬运等工作需要大量用工,使得水西村、水口村等周边群众有了就近务工机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

“我们工资按天结算,一个月工作20多天,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水口村的村民张三友说道,在基地务工,每个月的工资能存下来贴补家用,工作时间有弹性,基地与家的距离步行也只花10分钟左右,便于照顾家庭。他们纷纷表示,希望基地稳定发展,这样他们也能不断增加收入。

“香菇姐姐”刘立云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新销售渠道,紧扣网络直播的风口,主动出击对接主播带货,开展线上直播销售,借助电商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注入新的动力,让直播间的网友们和广大消费者通过直播镜头看着香菇从菌棒上采下来,“云”亲近大自然,体验农事生产的乐趣和不易,在产销之间建立充分的信赖,更是让农产品搭上网红的“快车”,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缩短田间到舌尖的距离,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凌显富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1/04/25/923089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