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居民在小区休闲健身。
红网时刻株洲11月5日讯(通讯员 叶敏 刘勤翰)2016年4月,醴陵市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对官庄镇、沩山镇、均楚镇等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巨大,生存条件十分严酷,“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近年来,为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项硬仗,醴陵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最大限度释放搬迁红利,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致富。
简政放权强服务
各级各部门把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优先纳入议事议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优化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土地保障作用。
择优选定安置点位置。国土部门积极配合市联席办组织的集中安置点选址工作,根据镇村规划要求,共同确定集中安置点8处,并将安置点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在充分考虑扶贫搬迁户的生产生活用地需求的同时,确保易地扶贫安置点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完成各处集中安置点的测绘工作,并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5处安置点做好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优化宅基地审批流程。醴陵8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中,玄武大道集中安置点、浦东商贸城集中安置点选址位于已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上,相关审批手续完备;横江村、殷家冲村、大垅洲村、周坊村和沩山村集中安置点选址位于集体土地上,参照灾后重建项目的标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前予以先期办理用地预审手续,待住建、发改、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手续齐全后,再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审批;对分散安置户的用地审批,将审批工作交由国土资源所,加快审批效率,确保易地扶贫工作及时完成。
用活增减挂钩政策。根据市联席办和市扶贫办核定的《醴陵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花名册》,国土部门结合增减挂钩复垦潜力调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地,全部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折旧复垦区。明确拆除老宅和回收宅基地后,对新建房屋核发不动产证。
强化管理有成效
加强工作考核。市联席办对各镇项目建设实施月考核,考核过程中将细则标准公开量化,如房屋基础出正负零,主体封顶,资金拨付到户百分比,考核做到标准明了,可操作性强。考核组由各部门、乡镇扶贫负责人抽调组成,乡镇之间进行交叉检查,有利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给予奖励,对工作进度慢的乡镇一把手进行约谈。
创新项目管理。醴陵创新实行“三包一”制度,对每一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落实“镇村两级+帮扶责任人”服务监督制度,由乡镇安排1名镇政府干部、1名村干部、1名帮扶责任人担任服务监督员,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按图施工、面积合格、老宅拆除、宅基地交还等工作,并因户施策,制订落实脱贫措施,定期走访,做到“服务有专人、建设有专图、脱贫有专策”,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
强化资金保障。醴陵市人民政府指定承贷主体作为政府购买易地扶贫搬迁服务的承接主体,负责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融资、建设管理等工作,具体负责承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向农发行、国开行进行融资,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醴陵市扶贫开发投融资有限公司分项目设立专户,协助承贷主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拨付及使用监督。承贷主体与各镇人民政府签订委托代建协议,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实施、招投标及资金使用监管等工作。各乡镇设立扶贫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落实。同时,对各相关镇开展资金拨付和使用的业务培训,并不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因户施策能脱贫
新房建设出劳力,建房同时能增收。贫困户既是帮扶对象又是搬迁主体,组织他们参与建设,充分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提高搬迁积极性。通过吸纳搬迁对象劳动力上工地务工,及时发放劳务报酬,让贫困户参与到新房建设当中,在提高了贫困户“建新房、爱新家”的搬迁积极性的同时,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提高贫困对象收入。官庄镇组织贫困户参观玄武大道、浦东商贸城集中安置点项目建设,让他们对安置位置、户型设计、工程质量有了直观的感受,并组织他们参观安置点镇内的电瓷企业,增强贫困户的搬迁决心和搬迁后的就业信心。
就业安排有保障,发展生产能脱贫。按照“脱贫是目的、搬迁是手段”的工作原则,醴陵在项目建设前期摸底调研,根据搬迁群众实际和意愿,将有劳动能力,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搬迁至白兔潭镇、浦口镇等镇域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对象搬迁后可以通过企业、合作社培训后,就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合作社务工。官庄镇、沩山镇结合全域旅游在官庄湖、沩山古窑附近建立集中安置点,为贫困对象提供就业渠道;白兔潭镇、王仙镇集中安置点建成“扶贫车间”,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以及市场公益性岗位。均楚镇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安排贫困对象到农业合作社务工,有效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
后续帮扶增收入,社会融入促和谐。2019年11月,醴陵市印发《醴陵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实施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直接帮扶、自主创业4种模式。截至目前,实现帮扶无劳动力搬迁家庭121户244人享受入股分红,人均增收1200元;本地吸纳就业379人,人均增收22000余元,直接帮扶发展种养业129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自主创业43户,户均增收30000余元,外地稳定就业271人,户均增收36000余元,2020年易地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10452元。同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市财政投入50余万元,在安置区增设“感谢党恩、勤劳致富”系列乡风文明宣传版画,成立自治管理机构,建立党小组组织,评选“脱贫之星”“卫生之星”,促进搬迁群众激发新风尚。安置点社区开展交通规则、燃气使用培训,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带动搬迁群众与本地住户共娱共乐,增进相互之间的情谊,让搬迁群众真正和谐融入社区。
来源:红网
作者:叶敏 刘勤翰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