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摘下口罩后的你,真美!

微信图片_20200324114601.jpg

3月22日傍晚,株洲出征黄冈的76名白衣天使,回家了。从株洲西收费站到希尔顿酒店,路边站满了欢迎的人们,或举着横幅和鲜花,或对着载着英雄、行驶而过的车辆大声喊着“爱你们”。春风十里不如你,再高规格不为过。

这其中就有吴佩芬,她是云龙示范区云田镇人,省直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一名护士。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坚守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今天是吴佩芬回株洲入住酒店单独隔离的第二天,在不影响她休息的前提下,我们与她做了一次简单的微信采访。

疫情爆发后,吴佩芬于1月25日(大年初一)随株洲医疗队紧急驰援黄冈。黄冈位于大别山南麓,距武汉不到2小时车程,是当时除武汉之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之一。1月29日,株洲分队转战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这个被称为黄冈版的“小汤山医院”,株洲的医疗队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

微信图片_20200324114637.jpg

吴佩芬(第一排右三)与部分株洲队员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合影。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理应充当社会的中坚力量,奔赴一线,义不容辞,有家人做我的后盾,我什么都不害怕。

“消息是除夕前一天知道的,内心第一反应是必须要去,但接下来还是迟疑了一会儿,因为2019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我老公在5月份因意外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在医院躺了半年多,年后还需要手术;儿子刚满四岁,全由婆婆照顾,而60岁的婆婆同时还需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如果我在,下班后还可以稍微帮衬一下……”

让吴佩芬下定决心的是公公的一通电话。得知儿媳妇驰援的消息,公公表示愿意放弃外出打工回到家中帮忙,他的支持令吴佩芬很感动。

微信图片_20200324114646.jpg

每次进病区都要更换新防护服,为节约一套防护服,吴佩芬和队友们一进病区就是六七个小时。刚穿上防护服时很不适应,半个小时全身就会湿透,觉得特别难受。每天都要全副武装的好几个小时,要不停地操作、治疗、护理。很多时候胸闷到喘不上气,心率常常达到每分钟100多次。

投入到一线岗位后,驰援队员们发现区域医疗中心病源多且防护条件恶劣。为了不浪费医用资源,他们就尽量在隔离病房多待几小时,推迟吃饭的点、上厕所用尿不湿解决都是常事。高强度的工作后,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独处在宾馆的房间里。吴佩芬还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照她自己的话来说“温馨的疫区生日”。

微信图片_20200324114651.jpg

在疫区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6岁的老爷爷。他患有老年痴呆症,入院初期胃口一直不佳。每次轮班护士询问老人想吃什么,他总是摇摇头。吴佩芬耐心地与老人交流。得知他患有糖尿病,很多食物不能吃,她想办法弄了些煮熟的红薯和蔬菜,就着米饭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吃完饭后,平时寡言少语的老人竟抓着吴佩芬的手笑着说了一句:“好吃!”而这句“好吃”让吴佩芬足足高兴了几天。

微信图片_20200324114655.jpg

吴佩芬给老人喂饭。

等隔离期满回家后,我一定会好好弥补孩子和家人……

在临床一线工作,见惯了生死。即使面对工作压力想哭,吴佩芬都只是偷偷抹眼泪,从不让外人看到。然而坚强勇敢的吴佩芬却因儿子倍感心痛:“下班后会疯狂想念他,但他已经彻底不理我了。昨天视频,他甚至躲起来,头都没有别过来看一下手机。他常问奶奶,为什么哥哥姐姐都有妈妈陪,我的妈妈不陪我?”因为工作的缘故,孩子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早已习惯电话和视频里那个“若有似无”的妈妈。

昨天吴佩芬和队员们凯旋。入住隔离的酒店前,吴佩芬终于见到了儿子,但由于刚从疫区回来,不能拥抱和亲吻孩子,吴佩芬只能是强忍住泪水,在与家人短暂的会面后,又开始了十四天的隔离期。

吴佩芬在株洲隔离的酒店中。虽然已经回到了株洲,仍需隔离14天方能回家。我们想对吴佩芬说:“你摘下口罩后的样子,真美!”

微信图片_20200324114707.jpg

吴佩芬在隔离的酒店拍下了摘掉口罩后的自拍照。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株洲医疗队在黄冈累计治愈出院患者74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危重患者5例。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队员实现了“零感染”。(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红网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0/03/24/690432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