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云龙:打造三地25分钟通勤圈,大数据、高端制造产业初具规模

10年前长株潭三地统一区号“0731”时,云龙示范区诞生才1个多月时间。如今,沿云龙大道往北,两旁高楼鳞次栉比,一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抬头可见的交通指示牌上,写着前方是长沙,经洞株路,只需20多分钟即可抵达长沙的环保大道。

3月8日,长株潭三地发改委主任召开联席会议,审议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年—2019年)》(以下简称《计划》)。显然,今年三地会“大招”频出。“融城”已成为高曝光的词组,也是长株潭三地目前的工作重心之一。肩负着长株潭融城使命的云龙示范区,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3.jpg

机遇——顶层推动,“融城”步入“快车道”

早晨7点,周莉的闹铃划破宁静,她习惯性地起床、收拾、开车出门。家住河西的她,开车经云龙大道、洞株路,只要1个小时车程就到达长沙的公司上班。

近年来,像周莉这样每天往返于长沙、株洲两地的人越来越多。其背后反映的正是在交通基建、产业分工等关键要素驱动下,长株潭城市群之间联系愈发紧密的事实。

在城市边界逐渐模糊的今天,一城一地的竞争逐渐被城市群的百舸争流取代。前不久,“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由国家层面推出,中国又一个超级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除此外,诸如京津冀、长三角等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都市圈逐步成形,在湖南周边,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也纷纷加入竞争。城市的抱团发展已成趋势,从国家到地方,从政策到资金,诸多要素正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实际上,湖南在这方面早已先行——2007年,长株潭“两型社会”创建示范区成功获批;从去年10月长株潭三地首届联席会召开以来,“融城”按下了快进键,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迎来了新曙光。

去年底,长沙公布了南部片区发展规划,“长株潭融城”这几个字出现频率最高,这可以看作是长沙主动向株洲、湘潭靠拢而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把长株潭打造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推动长株潭三市规划、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抓好“三干两轨”建设,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从地理区位来看,株洲北部的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恰好处于毗邻长沙南部片区、湘潭东北部的三地中心地带;从国家、省、市三级的行动来看,处于三地融城中心位置的株洲经开区,毋庸置疑迎来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位于融城中心的云龙,必将迎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诸多政策叠加的机遇。”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蔡周良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按照市委、市政府“北联”融城战略部署,株洲经开区正主动出击,以融城先发为引领,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大局,最大限度聚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要素,抢抓长株潭一体化战略机遇。

优势——多措并举,“融城”路网交通和产业发展有基础

有机遇,也会有挑战。

长沙南部片区规划显示,其定位为长株潭城市群融城核心,产业发展将围绕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三个中心”建设。

显然,长沙意识到了“融城”对其产业发展、城市扩容的好处,尤其处于“虹吸效应”阶段的省会,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甚至有人坦言,长沙南部片区的规划和定位,就是与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竞争,“抢夺”长株潭城市群融城核心区的位置。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云龙示范区经过10年的发展和积累,既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有产业优势。

城市相融,道路为基。2016年通车的洞株路打破了原有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点轴开发的空间关系,成为“云龙”融城先发战略的重要支撑,能够把省会城市的优势延伸、引入。3年来,云龙示范区投入资金80余亿元,建成主次道路30余条约100公里,“五纵十横”路网初见雏形,基本形成“区域大循环、市域大连接、城际大接轨”的综合交通体系。

都市圈大战,人口集聚是目的,经济发展是根本,产业集群是关键。谁能够更好地集聚产业,谁就能在都市圈竞争中拔得头筹,立于不败之地。

已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名片”的职教科技园,今年将形成10所院校10万在校学生的办学规模,不仅为株洲,更为长株潭三地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长郡株洲云龙实验学校正加紧建设,今年9月将建成开学,从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云龙教育”成为一块“磁铁”,引来源源不断的资源。

云龙大数据产业园初具规模,园区道路基本成型;湖南移动数据中心一期竣工,今年7月将试运行;总投资40亿元的湖南华录“数据湖”项目也已开工。

包括方特欢乐世界和云龙水上世界,以及正在建设的云峰湖旅游度假区,云龙的旅游产业正朝多元化、规模化迈进,辐射半径也从长株潭三地扩散至周边省、市。

这些是云龙承担融城重任的优势所在,当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一个个项目遍地开花,处于融城“几何中心”的“云龙”,始变“融城核心”。

未来——完善路网,调整产业定位,打造“融城”核心区

面对“融城”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起点上,云龙今年频频出实举,连连亮实招。

目前,该区正积极行动,打通云峰大道向北与长沙黄兴大道对接,推动华强路向北与长沙机场联络线对接,力争云峰大道与湘潭九昭路东对接,努力争取株洲城铁大丰站—华强路—长沙南站的中低速磁悬浮专线立项。这些项目完成后,云龙示范区将全面畅通“4个25分钟”(到长沙、株洲、湘潭市中心和黄花空港25分钟)的开放大通道,进一步彰显长株潭融城中心的战略地位。

而在刚刚公布的《计划》中,今年将启动洞株路至株洲北环路快速化建设,启动洞株路延伸线红旗路的建设,力争今年底完成。今年2月份,长沙市住建局发布《长沙市2019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其中提到:进行洞株公路快捷化改造,限速提高到80公里。这意味着从云龙到长沙,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

“我们结合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实际,调整产业定位,坚持新型工业与高端服务业并重发展,以大数据为引擎、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为基石、现代服务业为支撑,致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蔡周良说,将大力实施产城融合,以“三城五园”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抓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当通信融合,三市之间的长途通话变为“本地通话”;当交通融合,生活与工作为两地的“钟摆族”越来越多了;当“云龙”打破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分割开来的传统做法,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之路,发展成长株潭三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洼地,融城向心力,便在此产生了。

手记:不等、不靠,抢抓历史机遇

融城先发,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从10年前的通信融合,到现在的路网相通,未来必定是长株潭三地产业的融合。如不能提前布局,抢抓历史发展的机遇,最终既不能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又避免不了“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经过10年发展的“云龙”,其主政者们清醒地意识到,“融城”是城市提质扩容、经济后发赶超、产业创新发展的良机。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云龙”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致力于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株潭城市群融城核心区。

干比想更重要。“云龙”握紧拳头,精准发力,主攻产业培育,主攻功能配套,主攻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打通越来越多的城际道路,加速资源汇聚云龙;推动职教科技园建设,加快产教融合资源转化;补齐大数据产业链,加深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加强高端智能制造竞争力。

干好比干了更重要。从构建“干多干少不一样”的薪酬体系,到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云龙”正形成“争先恐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来源:红网

作者:刘爱明 文石金

编辑:龙琦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19/03/22/525375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