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8所学校获评“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红网时刻株洲5月24日讯(通讯员 芦教宣)日前,株洲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县市区遴选推荐的评估专家采取交叉评估的方式对7个县市区推荐的21所中小学校进行“株洲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评估认定,其中芦淞区有8所学校参评。
该区多项数据在全市摘取桂冠。初评和复评通过率最高,初评和复评的学校均一次性通过评估,通过率达100%;督导评估出实效,专家所到芦淞区的每一所参评学校,在实地进行评估后,均惊叹各学校亮点纷呈、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芦淞区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8所学校有何亮点?笔者带大家一一探访。
何家坳小学:“国学立品”特色明显

何家坳小学“国学立品 ”办学特色明显。近年来,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录播室、七彩阳光剧场、大电子显示屏,为孩子们营造了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一三四”校本专题教研为载体,构建“研培教”一体化的体系,培养一大批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及管理干部。围绕核心素养落地打造何家坳小学“素养为本”的课程体系——“四类五环”课程结构。学校自主研发以“七彩阳光”为载体的七彩阳光评价体系,从品德、健康、交际、阅读、艺术、学习、生活七大素养评价维度,多角度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评价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学生可通过参加争章活动、各类主题活动取得参与七星(文明之星、智慧之星、体健之星、才艺之星、阅读之星、合作之星、自理之星)评比的资格,获五星及五星以上成绩可评为“七彩阳光少年”。
樟树坪小学: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樟树坪小学坚持“为每个孩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基,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学校凝心聚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近200万新建炎帝文化怀源堂、舞蹈室、书吧等用室,以“香樟文化”品牌提质建设、“海量阅读·书香”校园建设、“炎帝文化实验校”建设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以及质量建设为工作重心,向着“窗口品牌学校”目标迈进。以“七―八―九教师专业核心素养建设工程”为抓手,通过“研训送培”“备课组团队修炼”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先后荣获株洲市“书香校园”“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白关中心小学:让校园明亮起来,素养为本

白关中心小学位于芦淞区白关镇白关村,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农村小学。学校以“让我们的校园明亮起来”为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制定了“素养为本”向日葵校本课程整体框架,从健康、 品格、实践、人文科学、审美创新等方面铺开,开发了韵味诗词、种植、礼仪、趣味数学、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等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创新性制定并实施《向日葵阳光学子评价体系》,从文明礼仪、诚信守纪、勤劳环保、关爱集体、体魄强健、勤学好问六大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真正意义上激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贺家土小学:具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小学

贺家土小学以“知行合一、精微致大”的办学理念和“具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小学”的办学目标为引领,力图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通过研制校本化核心素养,构建“基础课程、扩展课程、实践课程、特色课程”四大类的现代课程体系,深入核心素养的绿色课堂研究,探索出“道德小天使、学习小主人、运动小健将、艺术小精灵、实践小能手和创新小达人”的“六小公民”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在“一园、两塑、三廊、四馆”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开设了国学系列课程,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了国学系列活动,打造国学特色,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栗树山小学:生活创新教育

栗树山小学一直坚持“为师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崇实、尚勤”为校训,整体构建栗树山小学“生活创新教育”课程结构和管理机制。学校通过“课时改革”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以习惯培养为抓手,通过课堂教学综合改革,为课程提供师资保障。德育为先,通过“小栗树在成长”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德育目标融入到每月的“德育序列化活动”中;通过“小树爸爸和妈妈”的家长学校建设,在引导全校师生和家长们走上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全员德育之路时,更是给学生的未来构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生活方式。
龙泉小学:五大建设提升品质,特色课程丰富多样

龙泉小学,有着悠久的光荣革命传统,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的奖励。学校谨记总理教诲,坚持以“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教师的发展助力”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品质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等五大建设,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开设武术、足球、毽子、器乐、棋类、剪纸等三十多门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学校已经成功申报全国足球特色示范校、湖南省武术段位拳试点学校。全校师生在快乐、和谐的文化熏陶下不断成长,荣获“株洲市健康学校”。
体育路中学:课堂“入格和出格”

体育路中学以“人本·个性”特色进行课程改革,在课堂方面,为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把课堂分为两个层次——入格和出格。入格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达成的课堂教学要求;出格是对教师更高标准的要求,即名师课堂标准,教师可以有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在课堂效率、学生思维强度达标的情况下可以突破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出格)。课程方面,学校在原有的技能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资源,在七年级开设了技能乐园课程,如手绘POP、桥牌、篮球、舞蹈、羽毛球等多个艺术社团,尤其是京剧社团和剪纸社团在省内都有一定影响;在八年级开设了主题式研究性学习课程(又叫研学风暴课程)。三年来,课程改革更新了学校的价值认同、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株洲市七中:课改样板校

近年来,七中大刀阔斧进行新课程改革,成为株洲市首批“课改样板校”,湖南省唯一一所“全国课改联盟校”。课改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校的课堂变了,教师变了,学生变了。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课程理念,充分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打造成株洲市首批“快乐德育样板校”、“阳光体育示范校”,学校先后开发了30余门校本课程。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
来源:红网
作者:芦教宣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