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扶贫公路
红网时刻株洲5月8日讯(邓立平 匡凤 汤赛)5月里的第一个周末,湖南省醴陵市沩山镇醴陵窑景区春意盎然,游人如织。“这里远离市区,回归自然,是家门口的世外桃源。和朋友们到这里踏青观光,看古窑、尝美食、赏美景,感觉非常棒。”在城里当老师的王小姐高兴地说。
这仅仅是沩山镇乡村旅游火热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近几年实践,沩山镇探索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目前,全镇共有15家已经办理了营业执照的农家乐,1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2017年旅游游客达1.2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120万元。
“沩山镇拥有原生态的山水田园风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醴陵窑、醴陵新八景之一‘沩山洞天’等景点,加上离城区近、交通方便等优势,沩山旅游人气特旺,老百姓口袋富了,脱贫何成问题!”沩山镇党委书记苏凯介绍说,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必将让乡村旅游成为沩山脱贫攻坚新的“风口”。
勤念“特”字诀 崛起旅游小镇
该镇昔日一穷二白的原贫困村——沩山村,以“旅游促脱贫”为理念,以复兴传统古村落为使命,打造出醴陵扶贫“示范村”;旅游特色小镇的创建,以高颜值吸引游客,激发了市场活力,也连通了沩山发展的美好明天……
沩山村是一个处处有历史、步步有陶瓷印迹的经典文化名村,是中国釉下五彩瓷的发祥地,拥有与瓷业相关的瓷片堆积、古窑厂、古商店、古桥等文物遗迹110处,保存完整的传统建筑物123栋。沩山村先后荣获‘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经典文化村’称号,醴陵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厚重的陶瓷文化,正是沩山旅游开发的核心资源。今年正月初七的祭窑祖大典,湖南经视都来报道了呢!”沩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华介绍。
在沩山村,除了美景,还有美食。“沩山牌”豆腐、糯米饭、火焙鱼、蜂蜜等特色食品享誉醴陵,成为游客来此必点的“网红菜品”。家住水库边的贫困户陈炯高兴地说道,"沩山的蜂蜜名声在外、供不应求,今年我又购买了十桶蜂,目前有26桶蜂,光养蜂收入有望破万。"
而沩山豆腐,看似朴实无华,却被冠上地名,成为代表当地的美食,足可见人们对它的推崇和喜爱。圆溜爽滑、口感绵细沩山豆腐,就源自于精挑细选的食材,和每一道最原始、最地道、最严谨的工序。从中,便可以看出沩山百姓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沩山镇特色小镇建设中一览无余。
沿着崭新的珊横公路驱车10分钟,一幢幢粉壁黛瓦、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的房子、整齐划一的招牌令人眼前一亮,这就是沩山镇倾力打造的旅游特色小镇。
“不久之后,陶瓷主题旅游小镇,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苏凯介绍道,“我镇以旅游为抓手,以提高贫困户收入为奋斗目标,脱贫成效明显。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2户1890人,目前已脱贫400户1424人,沩山和泉水2个村于2017年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
做好“融”文章 连接旅游资源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底,崭新的旅游扶贫专线——北部旅游环线贯穿新东堡村、沩山村,穿沩山镇直通枫林镇,连接了“沩山古窑”、“黄乡民居”、“官庄平湖”等该市三大知名景区,实现了该市东乡与北乡旅游资源的互联互通。
漏水坪村的千年桎木奇观、老鸦山村的原始山水风光、泉水村的黄巢战场遗迹……这些旅游资源,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
抓住该市“旅游扶贫环线”建设的契机,镇村投入近500万元,积极推动漏水坪村、泉水村、老鸦山村、青泉村与之对接、融合。目前,全镇7个村均与旅游扶贫线路连通,“一环两横四纵”旅游“双环线”跃然眼前。
“以前,开车不敢到沩山来,因为断头路太多;现在好了,一条路可通往沩山7个村,我周末过来休闲旅游的次数都变多了。”自驾游的陈先生说道。
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山区贫困户们找到了脱贫增收的新路子。2014年至今,沩山镇新增挂牌农家乐6家,全镇农家乐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30%以上,以自主创业或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带动了15户贫困户脱贫,新增种养殖贫困户33户。
泉水村贫困户程金明便是受益者之一。“几年前我就想发展种养殖业,苦于交通不便,一直不敢干。如今这个顾虑没有了,我养的洋鸭、种的水稻在城里可畅销了呢。”长久以来身居大山之中的他,谈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心情十分激动。
从2017年3月开始,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程金明养殖了100只洋鸭,还流转了30亩水田种植水稻,到年底,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数着崭新的“红票子”,程金明有了新的计划:“今年我打算流转50亩水田,再多养100只鸭……”
练就“硬”功夫 优化旅游服务
近年来,该镇积极做好醴陵窑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完善停车场、接待中心、沿线绿化等建设,将周边历史文物建筑纳入统一规划管理,形成了较完整的醴陵窑文化旅游线路。为进一步保护望仙桥饮用水源地,拆除违章建筑2栋、水库边烧烤台50余个,关停水源地生猪养殖户20余户,营造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环境。
2017年5月19日,醴陵市举办“走进沩山”旅游扶贫公益活动,现场与贫困户代表签订了旅游扶贫定点接待点合作协议,活动吸引300余人参加。
在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的同时,该镇还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
“望城铜官古镇以陶为主题,和沩山一样,也有千年窑火,开发后的古镇古街再现了当年陶业的繁荣,这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4月初,前往望城铜官古镇考察学习后,沩山村老党员谢集战颇有感触。
一次次旅游扶贫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沩山、走进沩山;一次次的取经学习,拓宽了发展思路,完善了景区规划建设;一场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景区服务质量。
“现在流行户外游,来沩山旅游的人多了,很多人都想在这世外桃源住上几天。下一步,我想把我的农家乐向民宿发展,对产品进行升级。”在旅游扶贫公路旁开了一家农家乐的已脱贫贫困户黄秋生,目光笃定地说道。他曾因妻子身患宫颈癌,年幼孩子读书致贫,在帮扶工作队、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在望仙桥水库边开办了一家农家乐。随着沩山旅游业的发展,来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黄秋生实现了“贫困户”到“大老板”的华丽转身。
来源:红网
作者:邓立平 匡凤 汤赛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