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和平:让危重患者“绝处逢生”

面对传染性极高的疾病,他甘冒风险,以患者至上;为了让危急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病,他不断创新治疗方法,填补市内本专业空白。

市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和平,从医近30年,天天与呼吸道疾病抗争,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让一个个让危重患者“绝处逢生”。

患者至上,多次冒险救人

1989年,从大学毕业后,刘和平被分配至市二医院工作,如今是该院呼吸内科主任。他所在的呼吸内科大多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栓塞、肺部占位(肿瘤)等疾病打交道。而呼吸系统疾病,很大程度上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他置身其中却从未惧怕过。

时间回溯至2003年6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刘和平与妻子结婚13周年的纪念日。按照计划,夫妻俩决定外出旅游。然而,一个紧急通知打乱了这场计划。原来,刘和平被医院派往抗击“非典”第一线。没有一丝犹豫,他就加入了这场“战斗”。

“最长的一次,我在隔离区待了大半个月,每天只能通过电话和家人报平安。”刘和平说,最终,他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役。

对刘和平而言,冒险救人的故事并不仅此一例。

2007年7月的一天晚上,他正在科室组织业务学习,突然,一名护士报告说,一位28岁的肺结核患者出现大咯血及窒息现象,已神志不清。

见情况紧急,顾不上穿白大褂,戴手套和口罩,刘和平迅速赶到病房。将患者摆好体位后,他直接用手伸进对方嘴里,挖出已经凝固的血块。此时,病人口里喷出的血液染红了刘和平的衣服和鞋子。他毫不在意,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抢救中。所幸,由于救治及时,这名患者最后脱险了。

你不怕被感染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和平朴实地说:“说不害怕是假的,可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以患者至上。”

率先开启支气管介入治疗,填补我市专业空白

从医近30年,不断创新治疗方法是刘和平孜孜不倦的事情。在他的办公室,挂着不少患者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八个大字。这几个字的背后,却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2017年元旦,市二医院120急救中心从外院接来一名姓汤的中年女性患者,因严重的气管狭窄导致极度呼吸困难,生命垂危。

原来,2016年10月,汤女士因脑外伤引起脑出血,接受了开颅手术,住院不久,又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为此,医生不得不为汤女士施行气管切开术,通过切口在其气管内置入了一根导管帮助呼吸和排痰。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在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后,医生为汤女士拔除了气管导管。可让人意外的是,没过多久,汤女士出现了极度呼吸困难症状,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汤女士为何危在旦夕?入院后,刘和平赶紧为其进行了气管镜检查。原来,汤女士的气管出现了严重的瘢痕狭窄,其原本直径约2厘米的气管变得仅有4毫米大小的孔径。

“科室成员取消休假,对患者进行紧急气道介入手术。”刘和平当机立断。

在他的组织下,呼吸内科介入小组成员迅速集结到位。在气管镜室,他们与麻醉科密切配合,通过高频电切、球囊扩张、冷冻等综合介入治疗,不到一个小时,就将汤女士严重狭窄的气管重新开通。随后,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后的汤女士特意为自己的救命恩人送上了锦旗。

其实,早在2013年,刘和平就在全市率先开展支气管介入手术,弥补了市内本专业的空白。

“使用介入治疗,既能降低手术风险,也能节约费用,对患者来说一举两得。”刘和平说,这些年,他不断创新治疗方法,先后使用了CO2冷冻、氩等离子体热消融、球囊扩张等,让不少急危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病。据统计,近两年,该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文/刘琼 唐奕欣)

来源:红网株洲站

作者:刘琼 唐奕欣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18/11/16/80331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