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观株洲丨轨联天下 智启新程 株洲绘就轨道交通产业新图景

DSC01767.jpg

开幕式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聂千川 株洲报道

11月7日,立冬时节的株洲国际会展中心暖意融融、彩旗飘扬。202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株洲拉开帷幕。700余名来自全球的院士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产业变革新趋势,共商技术创新新路径,共寻跨境合作新商机,在湘江之畔奏响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乐章。

平台赋能 链接全球产业合力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国家级国际专业展会,本届轨博会以“轨道联世界 磁浮通未来”为主题,于11月7日至9日期间,为全球行业同仁搭建起技术交流、展览展示、对接合作的高端平台。自创办以来,轨博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从“行业聚会”成长为“国际平台”,从“成果展示”升级为“合作纽带”,此次落地株洲,更凸显了这座城市在全球轨道交通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DSC06900.jpg

展会现场。

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布展面积近4万平方米,设置“室内+室外”双展区,五大主题展区全面覆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前沿技术、智能化系统等全产业链领域。

DSC06894.jpg

展会吸引了不少国外客商参加。

参展阵容多元且极具国际化水平,中国中车、铁建重工、中国通号等国内龙头企业领衔参展,美国西屋、德国德铁、法国阿尔斯通等国际知名企业积极参与,山西展团携太原重工等骨干企业集体亮相,中南大学、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校也带来最新成果,形成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参展的良好格局。

除了精彩的展览展示,展会期间还举办了9场高规格论坛活动。作为主论坛的中国快速磁浮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吸引700余人参与,院士专家围绕磁浮技术攻关、市场应用等主题深入研讨;“重载智擎,绿启新程”国际重载机车学术会议汇聚40余位国际专家,聚焦绿色安全智能发展方向;“智绿融创”论坛则为城轨装备高质量发展探寻路径。首次设立的国际采购数据发布中心,实时发布全球轨道交通采购需求,让供需对接更加精准高效,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搭建了“快车道”。

绿智并行 共拓产业新机遇

“一杯咖啡的时间,可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部件。”这句在展会现场广为流传的话语,生动诠释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集聚优势。作为“中国电力机车摇篮”,株洲拥有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生态最完善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享有“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的美誉。

DJI_0224.jpg

外部展馆。

经过8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已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产业规模持续领跑全国,2024年集群总规模近1700亿元,本地配套率超80%,汇聚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400余家链上企业,构建起以整车制造为主体,核心部件、关键系统为支撑,清洁能源装备、新型工业驱动系统为延伸的生态化集约型产业体系。产品竞争力享誉全球,电力机车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整车装备、高铁机车网络控制系统等多项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闪亮名片。

创新是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密码。这里集聚了以刘友梅、丁荣军等院士领衔,近300名教授级高工为骨干的高端人才研发队伍,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组完成功率半导体集成技术等重点实验室。一系列“国之重器”在此诞生:全球功率最大的10400千瓦永磁直驱重载电力机车即将投入“西煤东运”通道,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惊艳亮相,国内首列商业运营中低速磁浮车辆成功落地,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填补技术空白。依托“厂所结合”的协同创新生态,株洲推动产业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成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抢抓时代机遇 开创未来新局

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家“十五五”规划明确推进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轨道交通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届轨博会紧扣时代脉搏,以绿色智能为导向,勾勒出产业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

快速磁浮成为产业新增长极。湖南作为国内磁浮交通产业重要发源地,在时速120公里至200公里快速磁浮领域,形成全国独有的全套技术与关键系统供应能力,全球6条在运磁浮线路中有2条位于湖南,运营里程占全国六成。

展会现场,磁浮列车核心部件、智能控制系统等最新成果集中展示,每公里造价降至1.2亿元的重大突破,为市域通勤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新选择。湖南正将快速磁浮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依托株洲龙头企业构建全链条自主化产业体系,本地化配套率高达80%。

微信图片_20251107192225_264_156.jpg

广州12号线绿智城轨车辆项目。

绿色智能成为产业转型主流。中国中车秉持“6G”绿色理念,推进减碳、零碳技术创新,推动高速列车向更智能、更安全、更舒适方向升级,CR450动车组构建起时速400公里技术体系,为世界高铁创新注入新活力。展会中的城轨装备企业纷纷展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成果,“广州12号线绿智城轨车辆项目”等案例分享,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经验。从永磁动力到新能源装备,从智能控制系统到数字化运维,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已成为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

国际化合作与全民参与让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本届轨博会特邀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客商,助推中国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协同出海”。2024年,我国轨道交通相关项目境外新签合同额累计184.6亿美元,重点产品出口额达34.8亿美元,国际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微信图片_20231116200654.jpg

我国首台大功率纯电新能源调车机车在株洲下线。

与此同时,以“轨博寻迹・高铁筑梦”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引爆全民热情,数万名市民参与跨馆打卡、亲子绘画、音乐互动等活动,社交媒体上“#跨馆打卡赢小车模#”话题热度高涨,让专业产业盛会成为全民共享的城市嘉年华,既普及了轨道交通文化,也为产业发展凝聚了社会共识。

轨道联通世界,创新驱动未来。2025轨博会的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硬核实力,更搭建了全球合作的桥梁。株洲将继续弘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火车头精神”,加快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技术、更绿色的产品,联通全球、造福人类,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55/99/1541536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