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通讯员 马天华 侯祎雯)株洲市体育中心的绿茵场上,湖南工业大学学子以三重身份活跃于湘超赛场——他们是驰骋赛场的球员,是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更是点燃全场的表演者。这群年轻人以多元形式参与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城市赛事的深度对接,成为株洲体教融合实践中最具活力的青春力量。
赛前表演:青春文化创意传递城市温度
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城市赛事的创意表达是湖南工业大学“以文化人、以体育人”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创新编排的赛前表演为湘超赛事注入情感温度与青春活力,既彰显了高校文体育人成效,更让体教融合理念与城市发展理念同频共振。

在《今天我要嫁给你》的深情旋律中,学子们的表演既作为核心视觉载体,用整齐划一的动作与青春昂扬的风貌,以青年群体的鲜活视角,将“在株洲成家立业”的美好期许、“青年友好”的城市理念融入赛事开篇,将体育场打造成全城见证的幸福殿堂,形成极具冲击力的城市名片。
这场精心筹备的表演,是湖工学子践行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生动实践。学子们将校园文化体验与城市文化、青年需求相结合,实现课堂所学与融入地方发展实践的高效转化,既以创意表演为湘超点亮氛围,更推动体教融合从“体育育人”延伸至“文体铸魂”,彰显高校服务城市发展的担当,让“幸福株洲”理念通过青春视角传递,成为赛事开篇亮眼的城市名片与体教融合的鲜活脚本。
赛场争锋:实战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实效
在株洲队的阵容中,湖南工业大学的10名青年学子成为中坚力量。他们覆盖中后卫、边后卫、中场等关键位置,形成攻防兼备的青春矩阵。这正是学校“学练用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战检验——学子们将课堂所学的战术理论、科学训练方法直接应用于高水平赛事,在湘超舞台上实现了从学生运动员到城市体育骨干的身份转变。

在赛事中,学子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完成攻防任务,不仅凭借默契配合贡献“两射一传”的关键表现,更在防守端构筑起稳固防线,助力球队实现零封胜绩。这场实战中的亮眼表现,既彰显了湖南工业大学体育育人的扎实成效,更印证了株洲市“让专业人才服务城市赛事”的体教融合导向。
通过高校与城市体育赛事专业队伍的人才共育机制,为高校学子提供锤炼本领的实战舞台,让高校学子成为城市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鲜活青春力量,为如何“以赛育人、以人兴赛”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南工大育人样本”,彰显政策对高校体育资源转化、城市体育实力提升的双重赋能效应。
场边护航:志愿服务彰显实践育人成效
由学校团委牵头组织、选拔、培训的160名“小青桔”志愿服务团队,以专业服务为赛事保驾护航。这支队伍经过系统培训,分赴各岗位开展专项服务,展现了湖南工大学子出色的组织纪律性和服务意识。志愿者们不仅在赛前筹备中展现细致工作态度,更在赛事结束后自发为球队助威,用行动诠释了“知信行统一”的实践育人理念。

校团委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志愿服务分两日有序推进。首日志愿者集结投身赛前筹备相关工作,以细致态度筑牢赛事基础;次日志愿者再度集结完成赛前准备,经专业培训后分赴多个岗位开展专项服务。志愿者们以规范操作和热情态度全程坚守,赛事相关工作结束后仍留场为株洲队助威,用责任担当为赛事顺畅开展保驾护航。
后续的湘超赛事中,志愿者将再度集结,延续优质服务。这种“高校组队、专业培训、持续服务”的模式,既彰显了体教融合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更体现了高校志愿服务融入城市赛事体系、助力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让志愿力量成为湖南工大与湘超双向奔赴的坚实纽带,为实践育人写下生动样本。
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融入株洲市地方产业发展和赛事服务,通过推动体育资源与城市赛事联动、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结合、文体活动与城市文化融合,实现了学生全面成长、高校高质量发展与繁荣城市文体事业的多方共赢。
湘超赛场上的“三重角色”,正是湖南工业大学深化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随着赛事推进,湖南工大学子将继续以多元身份参与其中,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书写绚丽的青春华章。
来源:红网
作者:马天华 侯祎雯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