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工业大学举办第三届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设计高峰论坛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7日讯(通讯员 杜佳怡 万雨萱 宋辉 李闻迪 李硕)近日,“智慧·未来:造物新程”第三届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在湖南工业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湖南工业大学联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汇聚全国多所高校及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设计、人因工程与轨道交通装备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图片11.jpg

在论坛开幕式上,校长蒋昌波表示,工业设计在推动轨道交通装备由功能导向向体验导向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提出要强化“设计+”理念,推进设计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同时,重塑学科范式,以构建新型学科生态,培育具有战略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鲁晓波表示,当前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工业设计已超越传统的附属角色,成为融合工程理性与人文精神的重要生产力。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思想交流,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设计体系迈向更高水平。

在“智慧出行与人因设计”专题环节中,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教授孙守迁担任学术主持。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何人可以《人因与文化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为题,系统阐述基于多模态人因数据的智能化设计框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潘长学在《邮轮内装数字设计与创新工程》报告中强调科研素养与设计素养的协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选政以《趋势方位与科技美学:智能出行设计的新面向》为题,探讨交叉学科背景下的设计发展路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高瞩在《未来交通——载运工具及其数字座舱设计研究》中介绍数字座舱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并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与设计创新”单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季铁主持。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创新设计教育思考》中提出,未来设计人才应立足人文关怀,突破传统“物质造型”的局限,实现从物理边界到融合创新的跨越;鲁迅美术学院副校长赵璐以《数智时代创新驱动下新质设计的开源与升维》为题,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指出设计学科需强化价值创造能力;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结合实践案例,倡导以人文艺术引领技术创新,通过批判性与启迪性思维推动社会设计革新。

圆桌对话环节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朱和平主持。余隋怀、李鹏飞、高楠、李民、王超、田飞等高校学者与中车集团专家围绕“智能设计与轨道交通的未来范式”展开讨论,内容涵盖高铁产业发展展望、柔性可交互座舱系统、全数据化运维管理等前沿议题。

在同期举办的产业论坛上,视觉中国集团副总裁王钧作《数据资产视阈下文化传播与IP打造》专题讲座,并举行产业教授授牌仪式。

下午,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年会暨理事会会议等系列活动在湖南工业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结束后,与会嘉宾前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及先进轨道交通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座谈交流,就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嘉宾一行赴N+T艺术馆参观由学校主办的“智慧·未来:造物新程——第一届中国轨道交通工业设计精品展”。

当晚,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亦在N+T艺术馆举行,专家学者们在自然、科技与人文交融的艺术氛围中畅谈未来设计的新方向。次日,设计学科建设与创新拓展咨询会等专家闭门会议如期举行。至此,“智慧·未来:造物新程”第三届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活动以学术报告、圆桌对话、产业论坛与艺术交流等多元形式,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与学科交叉,为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设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杜佳怡 万雨萱 宋辉 李闻迪 李硕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55/51/1543787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