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光尚未铺满田间小路,攸县渌田镇五丰村一间朴素的农舍里,60岁的颜基文已开始忙碌的一天,烧水、擦脸、喂药、换尿布……这套动作他重复了2500多个清晨,这位因智力四级残疾而显得“木讷”的汉子,却在七年如一日的坚守中,用最原始的孝心,为瘫痪在床的母亲筑起了晚年的温暖港湾。
轮椅上96岁的老母亲虽不能言语,但每当儿子俯身擦拭时,浑浊的眼中总会泛起泪光。常人眼中琐碎的照护工作,对颜基文而言却是一场场需要反复练习的“战役”。因智力障碍,他学一套动作要比别人多花数倍时间,却从未漏过母亲一顿饭、一次翻身。夏天,他每天为母亲擦洗三次,竹席始终清爽;冬天,他把热水袋裹上厚布垫在母亲脚底,自己蜷在床边和衣而眠。邻居们说:“老人卧床多年,身上没长过一块褥疮,这比很多正常儿女都细心!”
镇上的卫生院距家约9公里,是颜基文最熟悉的路。七年里,他推着轮椅求医上百次,轮椅都用坏了两把,前年新买轮椅也已锈蚀,扶手被磨得锃亮。途中遇到陡坡,他需用整个身体顶住轮椅艰难前行,汗水浸透旧衫的背影,成了村里最动人的风景。
颜基文几乎不懂表达,但当母亲因疼痛皱眉时,他会哼起幼时听过的童谣,轻柔母亲的手臂;当阳光洒进窗户,他总会吃力地抱母亲坐上轮椅,带她看村里的变化。母亲虽无法言语,却总用攥住他衣角的手、舒展的眉头回应这份深情。村干部动情道:“他让我们看到,孝老爱亲从来与能力无关,有爱便有力量。”对此,颜基文只是搓着手憨笑,转身又去打水为母亲梳洗。
那张被岁月刻满痕迹的脸,在晨曦中仿佛发着光——他或许永远不明白何为“好人”,但却用2500多个日夜的躬身而行,为世人写下关于孝道最纯粹的定义。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李博
编辑: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