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见未来·书记校长谈②丨株洲市一中校长熊鹰:追寻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编者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为展现株洲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红网株洲站特别推出《“育”见未来·书记校长谈》专题,邀请株洲市各中小学校的书记、校长畅谈教育理念和实践,感受教育的温度、见证教育的力量,共同“育”见株洲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苏莉雅 通讯员 李靖 株洲报道

清晨的株洲市一中校园,书声琅琅,与操场上的欢笑声交织成活力乐章。今年,是株洲市一中校长熊鹰扎根基础教育的第34个春秋,校园里这最熟悉的风景,也是他心中“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微信图片_20250512171000.jpg

株洲市一中校长熊鹰。

作为教育工作者,34年,这份坚守源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感受到教育工作特有的引领生命成长之美。在熊鹰眼中,当看到学生从怯场到自信演讲的蜕变,从解题困难到发明创造的突破,这种见证生命绽放的喜悦,是任何职业都难以比拟的。

“敬信诚毅”润桃李,三维育人筑根基

市一中以“敬信诚毅”为校训,体现了对品格塑造的重视,“敬”即敬畏生命、敬畏规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信”是诚实守信、信仰真理,塑造健全人格;“诚”则是诚为人事、表里如一,传承中华美德;“毅”指坚韧不拔、毅担大任,锤炼意志品质。学校将校训融入课程设计、校园活动和日常管理,让校训从墙上走进学生心中。

微信图片_20250513085144.jpg

株洲市一中校园。

学校始终秉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志向、精研学问、涵养品德,五育并举,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我所理解的‘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从三个方面来看。”熊鹰表示,从学生成长维度看,要始终做好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的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收获知识的滋养、智慧的启迪,更要让他们在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磨砺中培育创新精神,在多元发展中成就个性成长。让校园成为学生追寻梦想的起点、绽放青春的舞台,成为他们多年后回忆起来仍会心生温暖的精神家园。

微信图片_20250513091333.jpg

学校举办篮球比赛。

从家校协同维度看,要构建好“教育共同体”,让家长对学校满意。要以专业素养守护成长的每一步,用科学方法破解教育焦虑;更要以开放姿态搭建沟通桥梁,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看见希望、收获安心。

从社会价值维度看,要让教育始终和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培养的学生既能在科技创新中勇闯“无人区”,也能在基层一线甘做“铺路石”,让教育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归根结底,‘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同时满足学生成长、家庭期待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熊鹰的育人观清晰而坚定。

五育并举育英才,家校同心筑未来

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市一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首要命题,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513085256.jpg

学校举行建宁国韵民族音乐会。

通过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强基)、骨干工程(赋能)、名师工程(领航),市一中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0余人、市“双名计划”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核心专家1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32人、城区骨干教师27人、市教坛新秀15人,形成了强大的师资队伍。

微信图片_20250516121753.jpg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跃平上课。

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激发学生成长活力,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全国创新型学校”。此外学校学生社团如“建宁国韵”民乐团获国际奖项,体育团队在市篮球赛、市排球赛中多次斩获市级冠军。

市一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校园归属感。通过校长信箱、学生提案见面会、心理护航室等机制,解决学生诉求,提升校园幸福感。近两年学生提出的200余项建议中,85%已落地实施。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株洲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先进单位”称号。

微信图片_20250512171647.jpg

熊鹰陪餐了解学生对食堂菜品的满意度。

此外,学校创新家校协同,凝聚教育发展合力,通过党建领航6个“1+1”等活动实现家校深入沟通。近两年,累计为200余个家庭提供个性化帮扶,形成教育合力。

多元发展培沃土,四大举措启新程

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最令熊鹰骄傲的,莫过于看到一中真正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每天清晨,在校门口看到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傍晚,听到操场上欢快的笑声,学生们既努力学习又积极运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场景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熊鹰的眼中闪烁着教育者的热忱,“这种‘开心来上学,快乐回家去’的校园日常,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同时,他也表示,未来市一中将重点推进四大战略举措: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教育发展根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化“党建+”融合模式。一方面,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另一方面,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强基)、骨干工程(赋能)、名师工程(领航)工程。未来三年,计划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0名,培育3-5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让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50513092023.jpg

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成长专题培训。

深化课程改革,五育融合优化育人模式。应对新高考,深度推进选课走班与学科融合;应对双休政策,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优化学科特色作业。同时,扩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本地企业、社区合作开设现代农业、工业制造等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优化家校协同机制。建立“政策解读+专业赋能+生涯指导”三位一体的家校协同模式;举办“家校沙龙”,邀请教育专家解读最新政策;组建“家长导师团”,发挥家长群体的专业优势,开展职业体验、行业分享等活动;引入高校教授、企业高管等资源,定期举办“生涯规划讲座”,引导学生将周末社会实践与未来职业发展相衔接。通过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为学生成长营造更优质的教育生态。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扎实推进,未来三五年,株洲市一中将在教育质量、师资水平、育人特色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注入新动能。”熊鹰坚定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苏莉雅 李靖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9/57/149520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