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0日讯(通讯员 万芳)作为中国电信株洲分公司业务运营与IT支撑中心计费账务分部经理,罗钢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将“数字工匠”精神镌刻在每一条数据链路上,用创新精神搭建起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
以责任为锚,勇做收入预测的“破壁者”
面对市场与服务瞬息万变的形势,企业亟需精准的收入预测工具来指导经营决策。面对收入预测准确性不足、市场响应滞后等难题,罗钢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预测模式的桎梏。他带领团队扎根数据海洋,按业务类型、客户群、地域等维度拆解重组。白天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就泡在机房里写代码、调试参数。接下来的三个月,更是开启了“魔鬼式”攻关,每天凌晨一两点离开办公室成为常态,创新研发出全省首个核心平台收入预测模型。经过48次迭代优化,模型准确率终于突破99.9%。更关键的是,模型出来以后,通过业务场景出来的收入也更容易被业务部门理解,实现了让技术真正成为业务发展的“导航仪”。
“责任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算法优化、每一次数据校准中。”在模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他不仅深入研究了收入体系的逻辑关系,还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模型,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业务场景的变化。罗钢不断思考、钻研,在工作中下足了“笨功夫”,通过全面摸清收入的各类逻辑关系,建立起全方位分析体系,让市场分析决策更能贴合客户需求。
以专业为刃,甘当业务发展的“铺路石”
作为企业IT专家,罗钢始终相信“技术要服务业务,更要引领业务”。随着信息化业务占比越来越重,2022年,公司提出“产数收入提升计划”,可前端部门对“云集成”“非云集成”等专业术语一头雾水。“如果技术人员只懂技术,又如何赋能业务?”他决定开发“产数收入映射模型”。整整两个月,罗钢走访了所有市场前端部门,把他们的业务场景转化为技术语言。当模型将“智慧城市项目”分解到“组网专线收入”,将“企业上云”对应到“云主机收入”时,市场部的同事兴奋地说:“现在终于知道该往哪儿使劲了!”
在技术创新路上,罗钢从不敢停下脚步。他积极参与省公司开发人才调用及重点工作任务;牵头负责株洲分公司bss3.0计费帐务上云的组织协调工作;配合省公司完成实时出帐稽核及验证工作,配合省公司完成计费帐务二阶上云的界面功能测试及割接上云验证工作。每当看到系统界面上跳动的绿色“成功”标识,他就觉得,那些熬过的夜、写秃的笔,都化作了托举业务腾飞的隐形翅膀。
以初心为灯,愿为团队成长的“引路人”
这些年,罗钢获得过大数据和AI人才L3 级认证、省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但最为珍视的还是同事们的评价——“有问题找罗钢”。这声呼唤,是信任,更是责任。每当看到新入职的年轻人充满求知欲的眼神,看到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后的欢呼,他知道,这份坚守值得。
作为分部经理,罗钢深知“独行快,众行远”。在团队建设中,他践行“三个主动”:主动了解同事困难、主动分享经验心得、主动承担急难任务。他始终认为,团队不是简单的“人力叠加”,而是心灵的“同频共振”。他鼓励年轻人参加技术认证,手把手指导他们调试代码,支持组员大胆试错。看着这些曾经青涩的面孔逐渐独当一面,他更加坚信: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电信人“人民邮电为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同事们的眼里,他是“最靠谱”的人,能快速响应支撑、能真正解决问题,是技术与业务结合的“斜杠”专家,是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领头雁”。
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罗钢执着于技术这个舞台,与企业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而行。
来源:红网
作者:万芳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