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度观察|“当红”醴陵,何以“长红”

在从不缺乏“文旅爆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网红时代,醴陵,一个小县城,却以泼天准备接下了流量带来的泼天富贵。以工业旅游为基石,深度挖掘文旅融合潜力,依靠“文旅+” 融出“诗与远方”,并深度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从“网红”转型为“长红”。醴陵究竟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其成功的秘诀和启示又是什么?

微信图片_20250205094514.jpg

“醴陵红”是如何火爆出圈的?

首先“找好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这条路?从地域意义上来说,醴陵是个“小县城”,但“小县城”也有独特之处。目光向内,醴陵立足城市独有资源,把特色做足。醴陵是中国陶瓷之都、中国花炮之都,也是唯一拥有陶瓷、烟花两大传统工业产业的全国百强县,产业底蕴厚重。同时,醴陵拥有丰富的美食资源,有着“中国生态美食小炒之都”的美誉。深度融合陶瓷、烟花、美食资源,形成独特的文旅优势,醴陵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游客来醴陵,就可“沉浸式”感受全国独一无二的文旅特色“IP”,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可赏可玩可品,烟火气浓厚,自然就记住了不一样的城市体验。

图片

图片

“找好路子”后,如何驱动文旅发展,实现“醴陵红”?醴陵强化顶层设计,专门出台《关于促进“陶瓷+烟花+文旅”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每年由本级财政统筹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为醴陵文旅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场主体和个人。这一举措,成功营造出“经营主体奋力拼搏、政府部门全力支持”的良好发展生态。通过“文旅八条”“青春醴包”等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文旅项目建设、文创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引客入醴,让城市处处洋溢着活力。

再是“找对方法”。中国是互联网的应用大国,用短视频和新媒体来发展我们的品牌,醴陵的理念是文化赋能产业,振兴文旅品牌闯新路,核心是品牌兴市。

图片

醴陵出圈的“引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条短视频。2023年8月,在抖音、视频号和小红书等年轻人青睐的社交平台上,当醴陵融媒记者用新媒体语言,欢快活泼地告诉大家:“醴陵尊嘟可以捡瓷器?这是尊嘟尊嘟!”就迅速引爆了热点,视频抖音播放量达到500万+,视频号的浏览量100万+。“淘宝”之乐也引发众多企业、网友跟进,话题越发火热。醴陵融媒抓住流量风口,继续推出“他们开着法拉利,从北京到醴陵捡瓷器”“来醴陵捡瓷器不讨嫌!还可以……”“快来薅羊毛,瓷厂官宣,每天有免费瓷器捡”等系列作品。9月21日,醴陵官方发布“来醴陵捡瓷器”手绘地图、醴陵吃喝玩乐手绘地图、醴陵旅游景点手绘地图,捡瓷步入规范化,并与文旅产业相互融合。由此,从一条“对味”的短视频开始,运用系列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吸引到了万千游客,促成了足以对醴陵瓷旅融合产业构成重大影响的“大事件”。

然后“裂变升级”。从“捡瓷”聚焦、创新、裂变、升级,打造醴陵整体形象品牌。以大格局开门迎四方,创树节会“大品牌”,与产业深度融合,助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醴陵精心打造了炒粉节、夏日“醴”行、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一批高知名度、强辨识度、长衍生链且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特色节会品牌。突出线上引流与创意引流,策划系列活动,推动陶瓷、烟花、小炒“醴陵三宝”走出醴陵,走进省委机关、高校、华天集团、方特景区、高速服务区等,让更多人认识醴陵、了解醴陵、爱上醴陵。

图片

2024年瓷博会期间,醴陵推出“七大主题活动”、三条精品线路、“四大特色产业”等丰富内容。八大边界路口外地车流量累计超过42.2万辆,全市接待游客超134.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4.21亿元。第二届醴陵炒粉节成果丰硕,三天免费送出醴陵炒粉11.6万份、陶瓷盘9万个。进城卡口统计外地车牌车辆29.55万台,接待游客10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8亿元。

图片

醴陵的文旅节会一场比一场火爆,精彩纷呈。借势多元宣传矩阵,更是让醴陵走进千家万户。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湖南卫视《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等主题栏目来醴拍摄,“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引发追捧热潮,在全国大放光彩。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围绕花炮博览会、炒粉节等重要节会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推介。第二届醴陵炒粉节三条微博话题登上热搜榜,总阅读量超1.03亿。醴陵一年17次登上央视,品牌流量从千万级跃升至十亿级。

最后“形成合力”。我们始终认为,要打造一个可持续、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县域文化IP,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醴陵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厚植开放、包容、大气的醴陵精神,激发群众的荣誉感、自豪感,让大家成为文化品牌的参与者、创建者,凝聚全市更大的“合力”,形成全市“一盘棋”。

每个朋友圈都刷出荣耀感,每位市民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政府搭台、市民给力,以真诚之心,欢迎八方游客,“真诚”成为了一张城市最好的“名片”。

图片

同时,醴陵也尽力做好“宠”字文章,炒粉免费吃、小炒肉免费吃、烟花免费放、瓷器免费领、景点免费看,公交、的士、网约车免费坐……节会活动期间,醴陵市推出多种免费活动,贴心“宠粉”。同时,还实施“交通轻微违章不处罚”等措施,城市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对游客的善意和温暖,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温暖得到持续发酵,最后又回馈给城市,是更多流量和“更红”的未来。

醴陵长红带来了什么?

醴陵长红带来了“四出”:出色、出彩、出圈、出众。1月8日,醴陵作为典型代表在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发言。2024年12月25日的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12次提到了醴陵。醴陵的长红不仅为醴陵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展示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醴陵。

为醴陵百姓交上了一份“出色”的新答卷。“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百万醴陵人拼出来、干出来的,真实地体现在这一年醴陵的每一步坚实足迹之中。

图片

2024年,醴陵累计接待游客1102.27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2367亿元。

截至2024年底,醴陵实有餐饮企业667户,同比增长18.26%;住宿企业263户,同比增长15.35%;客房平均出租率达88.97%。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完成32.5亿元,同比增长8.4%。在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2024年,醴陵住宿餐饮业实现了“逆风翻盘”实属不易。

“来醴陵捡瓷器” 话题持续火热超一年,全网点击量突破5亿人次,超500万人次来醴陵 “捡瓷”“淘瓷”,2000多万件瓷器装满游客行囊。许多陶瓷企业依托自身工厂参与到“捡瓷”活动中来,既扩大了醴陵陶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让企业积压在仓库的尾货几乎“一夜清空”,更为经济创造了增量,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图片

政府的用心举动激发了醴陵市民空前的自豪感、荣誉感,提升了城市凝聚力。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维护、游客引导等工作当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交警、特警、城管、消防等工作人员都在现场坚守;环卫工人日夜辛勤工作;陶瓷大师创作精美瓷器赠送给游客;志愿者们现场服务、免费接送游客;爱心商家赠送矿泉水、免费提供扎粉、西瓜、玻璃椒;热心市民笑脸相迎、耐心指引。这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一次“出彩”的新体验。近年来,各类“网红”城市层出不穷,醴陵也在持续迭代升级,由“网红”向“长红”迈进。业内人士认为,一座城市火起来可能很容易,但要想持续红火,还是要把游客体验放在第一位,用好的服务让他们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这一点,醴陵正在“弯道超车”。

图片

2024年,醴陵始终将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 全链条服务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全方位提升文旅服务保障水平。致力让每一位来到醴陵的游客,不仅愿意来,还能留得住、愿消费,感受到高质量的美好旅游体验。

我们也的确做到了“醴陵最好的风景应该是醴陵人”。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翁,游客到醴陵记住什么、感受如何,既取决于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和游客到醴陵之后的所见所感,更取决于每一位主人翁展现出什么样的热情与服务,让四海宾朋到醴陵如“回家”。从景区的安保到一饮一食的商家……一座真诚、有温度和亲和力的城市,是醴陵“长红”的关键所在。

为醴陵城市打造了一张“出圈”的新名片。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以高质量的产业和服务,吸引消费者沉浸式体验,远比拍摄几张美照、几段点赞量高的短视频,更能让人产生长久的城市认同。

图片

醴陵捡瓷在新媒体上爆火后,醴陵这座工业城市也借“瓷”增“粉”跻身于“网红城市”热榜,“趁热打铁”加强醴陵文化旅游产业培育。一些传统的陶瓷工艺被赋予了时尚元素,摇身变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品;古老的烟花实现质的飞跃,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为湘菜的经典分支,醴陵小炒致力打造游客味蕾里的长情美味……如今,来醴陵“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看大剧”已然成为热门风尚。

2024年,在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中,醴陵强势升至第48位。最近,醴陵成功获评“中国生态美食地标小炒之都”称号,“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城市品牌越来越响亮。

为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了一条“出众”的新路径。醴陵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陶瓷、花炮两大特色产业有知名度、有比较优势,厚植了基础。但如何将积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是醴陵两大传统产业发展需要探索的根本问题。而近两年,“陶瓷+文旅”“花炮+文旅”模式成为了醴陵陶瓷、花炮产业强发展的新路径。

图片

图片

自2015年以来,醴陵瓷博会已经举办七届,花炮博览会已经举办五届,成为我国陶瓷、花炮文化交流、商贸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依托“产业+展会+文旅IP”,不仅为醴陵陶瓷、花炮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和创新成果的绝佳舞台,更为国内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醴陵以“会展+”为路径,推动展会“火起来”;以“会展+文旅”为抓手,吸引游客“走进来”。

瓷博会、花炮博览会在吸引专业观展人群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让企业和产业乃至醴陵的城市品牌,通过这一渠道得到展示和传播。而展会所吸引的大流量,同时也会反哺醴陵陶瓷、花炮产业乃至整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目前,醴陵日用陶瓷产量占全国的15%、全球的10%,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全世界每4个陶瓷杯子,就有1个产自醴陵;先进电瓷产量,则占全国的51%、全球的32%。

醴陵同时也是中国四大花炮主产区之一、著名的花炮之都,拥有176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产品覆盖9大类别,多达4000多种,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十分之一,其中爆竹、组合烟花、喷花及小礼花弹等产品独具特色且优势显著。

2024年,预计醴陵陶瓷、花炮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1%、13%。醴陵陶瓷产业产值超700亿元,带动了超30万人就业,可谓“一业兴百业”。

醴陵红未来如何更久红?

醴陵红未来在于坚持长期主义,做品牌、做生态。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醴陵三宝”带来的醴陵红与其他的网红事件不同,它是一个,因着独特的地域基因、独特的陶瓷烟花两大传统产业而生成的独特存在。

它不仅仅是几项文旅活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由文旅带动醴陵陶瓷烟花等传统工业支柱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它绘出了依托城市工业底蕴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图。

图片

醴陵红如何才能色更浓、时更久?需要在保持现有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不断地迭代创新,打通点、线、面、体,形成良好生态。

具体来说,就是要着眼产业长远发展,做好“四个转变”:长红变久红,流量变留量,活动变载体,产品变产业。

长红变久红。醴陵要将“长红”变久红,本源上还是需要一、二、三产业全方位的融合,完善城市的“硬基础”,特别是要让陶瓷烟花两大产业不断壮大,真正打造一个主题特色鲜明的网红城市。要聚焦一枝独秀,核心还是以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打造湖南文旅特色市。让游客体验小炒美味、记住烟花美景、带走时尚美瓷,读懂这座城市的产业文明。

图片

流量变留量。在众多的网红城市中,醴陵红已经保持了热度的持续,要继续抓好流量经济,将流量持续地转化为促进醴陵本地经济发展的“留量”。对于醴陵来说,需要把醴陵的陶瓷、烟花和美食,按照新时代、新生代、新消费个性玩法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更多的文旅体验载体、应用场景,创造独属于醴陵的新生活方式。

展台变平台。醴陵火爆出圈的活动或节会,从来不拘泥于单一品类,而是美景、美食、美瓷、美艺等多种独特体验为一体的文旅集成。醴陵红要更红、更久,实现流量全国共享,就要把人们感兴趣的活动扩大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展示醴陵美食文化、产业文化、非遗、地方文化……让醴陵红不仅仅是局限在陶瓷、烟花和小炒上,而是放眼全域,将醴陵的玻璃、服饰产业文化、行伍文化、宗教文化等各种独特文化一一呈现,让各个群体各得其所,共享流量,共获收益。

图片

产品变产业。醴陵的长红带来了人流量的激增,催生了庞大的旅游消费需求,但醴陵红的拉动不能仅限于浅层的文旅消费,而是需要充分用好“醴陵红”,作为醴陵的招商名片,吸引符合醴陵发展、具有带动力的优质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将文旅产品不断完善、扩展,转化为带动醴陵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总结醴陵长红的相关理念,第一是“醴陵红三局”:格局+布局=结局。醴陵红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小而美变成真善美,老乐子变成新路子,数据流量变成文明力量。

其次是醴陵红方法论,也就是“四靠”: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带动。这四点的核心是线上线下的群众路线。

用数字来总结醴陵红就是:“一中心、两个富、三张牌”。即:“一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两个富”,既能“富”脑袋,又能“富”口袋;“三张牌”,通过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活动,搭平台,博眼球,引流量。

再次是醴陵红的系统打法,“五子登科”:从一个陶瓷烟花产业“闯新路”的点子,再结合老百姓的乐子,到全民参与变成县域发展的路子,再到塑造一个醴陵文旅的牌子,最后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富老百姓的日子。

图片

醴陵红的基础是文旅,文旅的基础是产业。‌陶瓷和烟花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历史、艺术和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因为醴陵有这两个传承千年的产业,以及伴随而来的产业文化、喜庆文化、民俗文化,才衍生出火爆而持久的醴陵文旅热度,并与陶瓷烟花产业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醴陵红的核心是传播,传播的核心是快乐。为什么醴陵红能长红?那是因为“醴陵三宝”本来就是喜庆文化。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给大家带来了美好体验,带来了快乐。围绕“醴陵三宝”开展的系列文旅活动,形成了快乐品牌方法、快乐文化价值、快乐平台战略、快乐经济目标。

总之,要让醴陵“当红”变“长红、久红、深红”,充分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人民群众的乐子中找到文旅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好路子,从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郭汉军 程耿孺 张洁 刘林真 

编辑:苏莉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