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7日讯(通讯员 戴莹莹)“德善沁润人心,巾帼英雄担当”,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株洲监狱三监区办公室本已挂满锦旗的墙壁上,又再添一面。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锦旗上的字字句句蕴含着服刑人员对株洲监狱的感激和崇敬,更承载着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
22小时跨越1500公里的“生命护航”
刘某,是株洲监狱三监区的一名罪犯,因患宫颈中低分化鳞癌Ⅳ期并多处转移,在湖南省司法警察总医院住院治疗。2024年5月24日晚22时,刘某病情突然恶化,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医院随即下达病危通知书。
刘某是北京人,距株洲监狱所在地远达1500公里,且病情危重,出血不止,随时可能发生昏迷、休克危险。对此,株洲监狱一方面密切对接医院、省监狱管理局完成病情鉴定、会议审批等程序。一方面,迅速对交通方式、刘某病情、交付机关、罪犯家属和暂予监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定详细全面的应急预案。
5月25日早7时,株洲监狱三监区民警等一行6人兵分三路,分别赶赴高铁站衔接沟通高铁押犯事宜、前往省监狱管理局拿取《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前往医院将刘某接出。10时45分,罪犯刘某顺利坐上高铁,因事发紧急,该趟列车仅剩1个座位,6名民警全程站立5个半小时完成护送。途中,民警及时与家属、社矫地司法局保持沟通,努力同120急救中心及车站协调,实现了救护车进车站、家属和急救人员携轮椅进站台,并在到站后第一时间将刘某送往医院治疗。
历时22小时,跨越1500公里,5月25日晚8时株洲监狱民警与当地司法局及家属在医院完成了最后的交付手续,圆满完成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特殊任务。
事后,刘某在回忆中说道:当时自己的意识比较模糊,耳边不时传来民警叫醒及安抚的声音,密切关注着我的状态。我发自内心的向挽救我生命的监区领导及民警表示感谢。
5月28日,监区收到刘某家属寄来的锦旗,“人间真情在 警官似亲人”。小小锦旗,寥寥数字,却承载着罪犯及其家属对监狱无限的感激之情。
26本书籍和8支歌舞塑造的“崭新人生”
“感谢株洲监狱三监区的民警们,让我把刑期当学期,把高墙当学校,在这里忏悔罪行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一生受益的东西!”刑释人员张某刑满释放后,专程为株洲监狱三监区的全体民警和监区长徐娟送上了锦旗。
张某,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面对高墙电网,张某也曾绝望过。但是包教民警王珊和分监区长袁依及时发现了她内心的痛楚,鼓励她去三监区的罪犯“读书角”参加每日的读书班,那里有民警们自发捐赠的600余本书籍,希望她能够感受阅读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充实自我,包教民警王珊还每周与她分享读书的心得感受,鼓励她积极改造。不知不觉,在民警的鼓励下,张某已阅读了26本,写下了几十篇读书心得,心态也越发积极。
监区长徐娟看到她的变化,又再次鼓励她加入三监区的舞蹈兴趣班,希望她通过大胆的展示,改变自己内向胆怯的性格,同时也通过歌舞纾解负面情绪。在民警们的鼓励下,张某不仅参加了每天的舞蹈兴趣班,更是在民警的帮助下自编自导了8支歌舞,其中歌舞《红旗颂》在株洲监狱国庆75周年文艺汇演上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张某也获得了监区的改造积极分子。刑释后,她利用服刑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找到了一份舞蹈教室助教的工作,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100个日夜守护铸就的“成长蜕变”
在给三监区的民警送来锦旗时,李某的家人握着民警的手久久不放。“我的母亲没什么文化,身体不好,又不善交流,通过民警的管教帮助和监狱医生的治疗,身体慢慢好起来了,性格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一年的亲情电话和会见过程中,家里人都明显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实在是感谢监狱的教导和帮助。”
李某因贩毒罪进入株洲监狱服刑改造,已有54岁,且患有心脏疾病,身体状况不佳,加上一时无法接受身份的转变,心理压力沉重,适应不了监狱的改造生活,一度情绪崩溃、自暴自弃、通过各种形式企图逃避改造。
李某的情况引起三监区民警们的高度重视,监区长徐娟第一时间组织研判分析,制定了“百日转变”的个性化改造方案。决定从解决李某的病痛入手,根据监狱医疗保障规定,每日定时将他送至医务室观察治疗,同时三监区心理咨询师陈红各通过“正念冥想”等形式疏导其负面情绪。监区长徐娟又安排其进入文化学习班,学习文化和法律知识,并结合其性格特点和思亲念家情绪较重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逐步唤醒了李某内心向上向善的希望。
三个月后,三监区民警们的努力和奉献,慢慢撬开了李某紧闭的心扉,她从逃避改造到主动积极要求参与劳动,目前已经成为了生产劳动的能手。在一次亲情会见中,她跟家人动情的说:“是民警的关心教导让我重新振作,我已经深刻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今后将会更加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减刑,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来源:红网
作者:戴莹莹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