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元区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小而精”招聘会如何重构人岗匹配的温度与效率

红网时刻新闻9月9日讯(通讯员 史以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重点任务。近期,天元区接连推出系列专场招聘会,三场招聘活动累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4人,充分展现出基层就业服务的创新思维与人文温度,为精准就业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图片1.jpg

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学校食堂招聘会现场。

从“规模”转向“精准”:一场效率革命背后的治理逻辑

不同于传统大型招聘会“人海战术”的模式,天元区主动求变,采取“小专场、精匹配、深联动”策略。白鹤学校食堂专场、泰山路街道专场及马家河街道专场针对特定用人单位、特定岗位需求精准设计。

这一转变的重心,是从“单向信息发布”到“双向需求融合”的服务理念升级。对接街道,全面掌握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信息,联系企业,详细获取真实、急迫的用工需求,在政府的“穿针引线”下,人岗之间的前置匹配有效实现,洽谈成功率得到极大提升。

图片2.jpg

泰山路街道“工大社区,就业有约”湖南工业大学食堂招聘会现场。

政企街协同:构建“接地气、有温度”的就业生态

本次系列招聘凸显“政府主导、街道协同、企业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优势,三方各展其长,形成闭环。这种深度融合既降低了企业的招工成本,也消除了求职者“求职无门”的焦虑,尤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大龄劳动者等群体重建就业信心。

在马家河街道专场中达成意向的李女士感叹:“之前总觉得年纪大了没人要,没想到政府把岗位送到家门口,企业还愿意耐心沟通。”“送岗到人”的背后,是公共就业服务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深刻转变。

图片3.jpg

马家河街道“马上薪动”专场招聘会现场。

“小现场”实现“大成效”:数字背后是民生获得感

累计114个初步就业意向,不仅意味着企业用工需求的满足,更是114个家庭生计的新希望、新起点。这些“小而精”的招聘会看似规模有限,却真正做到了“一场一策、靶向发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更重要的是它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就业服务路径:即以社区为单元、以需求为导向、以信任为纽带,开展高频、小型、精准的就业对接活动,使公共就业服务真正下沉到基层末梢。

天元区这一系列实践表明,就业服务未必追求场面宏大,但必须追求匹配精准;未必追求岗位数量,但必须追求服务温度。在数字经济与零工经济兴起的今天,公共服务更需要发挥线下信任构建、情感连接的优势,弥补线上招聘的不足,真正成为凝聚社会、稳定就业的“压舱石”。下阶段,天元区将进一步总结“小而精”专场模式的经验,将其系统化、机制化,拓展至更多行业、更多群体,并探索与数字平台融合互补,持续打造有回应、有温度、有效率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写下扎实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史以平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3/91/152669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