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眼痛难忍却查无异物?真相竟是这样

红网时刻新闻7月1日讯(通讯员 柳威成)患者因眼痛症状反复发作而四处就医,但均未能明确眼表是否存在异物或感染等病因,导致病情长期未能得到妥善处理。患者多次就诊后症状依旧,最终选择在网上发帖求助,引发了广泛关注。

图片1.png

一名眼科医生在看到该患者的求助后,随即给予了专业回复。他表示,此类眼痛症状虽看似无异物,但实则可能是角膜受到了“隐形伤”。同时,他强调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不应仅局限于观察结膜囊,还需对眼睑区域进行仔细检查,并可能需要借助更高倍数的放大设备进行细致观察,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一个月后,该患者再次发帖,对网友和爱尔眼科医院的眼科医生表达了衷心感谢。她表示,在眼科医生的热心回复与专业指导下,自己接受了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并最终被诊断为“眼睑异物”。这一诊断结果揭开了看似“无解”症状背后的真相。

角膜反复的“涂鸦样”划伤:难以察觉的眼部危机

角膜,作为眼球前部的透明组织,不仅是视觉的重要结构,更是眼球的第一道防线。其上皮层富含神经末梢,对任何微小损伤均极为敏感,可能引发眼痛、畏光、流泪等显著症状。然而,由于角膜“隐形伤”在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微小的上皮层划痕或点状缺损,常规的裂隙灯检查因受限于检查角度、设备放大倍数及患者配合度,往往难以准确识别,从而增加了诊断难度。

此类损伤的成因复杂多样,除了常见的机械性刺激(如异物入眼、不慎揉眼)外,还包括环境因素(如干燥环境、风沙天气)、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光线较暗处过度使用电子屏幕)以及医源性因素(如隐形眼镜佩戴不当、眼部手术史)。特别是患者帖子中提到的在黑暗环境中使用射灯看手机时,因光线吸引小虫,导致小虫毛发进入眼内的情况,虽属个例,但也提醒了我们在特定环境下需更加注意眼部防护。

“角膜损伤具有隐蔽性,这很可能是由于眼睑结膜面或眼睑开口处隐匿着异物。此时,损伤的原发问题并不在角膜本身,因此患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体征可能存在差异。”眼科医生解释道,“部分患者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用眼疲劳或环境干燥导致角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一次不经意的揉眼动作都可能造成上皮层脱落,形成‘隐形伤’。此外,像患者描述的这种情况,小虫毛发等微小异物也可能在不经意间造成角膜损伤。”

诊断关键:突破常规检查局限

传统眼表检查通常聚焦于结膜囊异物排查,但角膜损伤的诊断需更精细化操作。眼科医生建议,当患者主诉眼痛却未发现异物时,医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检查设备:使用高倍率裂隙灯配合荧光素钠染色,通过着色剂在角膜缺损处的显影精准定位病灶;

2.全面检查眼睑:倒睫、睑缘炎等眼睑疾病可能反复刺激角膜,需翻开眼睑逐层排查;

3.动态观察:对于疑似病例,可间隔数小时复查,捕捉损伤进展的蛛丝马迹。

科学应对:避免“隐形伤”恶化

角膜上皮具有再生能力,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溃疡甚至穿孔。眼科医生强调,公众需警惕以下行为:

1.盲目用药:未经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眼药水可能破坏眼表微环境;

2.忽视防护:风沙天气或游泳后未及时清洁眼部,增加异物嵌顿风险;

3.过度用眼: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导致眨眼频率下降,泪液蒸发加速角膜干燥。

预防为先:守护“心灵之窗”

1.优化用眼习惯: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保持环境湿度适宜;

2.规范佩戴隐形眼镜:日抛型产品每日更换,年抛型需严格消毒,避免超期使用;

3.定期筛查: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专项检查。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提醒:眼痛无小事,规范诊疗是关键。若眼部不适持续未缓解,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眼表专科就诊,切勿自行判断病情。随着眼科检查技术的迭代与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更多“隐形伤”有望被早期发现,为光明“视界”筑牢防线。

来源:红网

作者:柳威成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1/83/1508943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