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通讯员 李青)攸县宁家坪镇双凡村历来有着种植生姜的传统,但在本世纪初却渐渐没落,至村里再也没有一片姜田。近两年来,双凡村依托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在闲置撂荒多年的山地上“重拾旧业”,发展小黄姜种植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村民致富。
沿着长长的山路,走进双凡村的黄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生姜苗,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而在两年之前,这片近百亩的黄姜田地却因四周岴陵环绕,水利灌溉能力差,“靠天吃饭”的耕种模式下种植水稻效益低下而被撂荒多年。
“加上机械化也不能进来,所以种植水稻不方便。我们村集体就利用这块荒地,这几年开发起来种植生姜,现在生姜的长势蛮好的。”宁家坪镇双凡村党组织副书记张良说。
立夏种姜,夏至取“娘”。眼下正是生姜田间除草、翻土、施肥,取出小黄姜的“姜娘”时期,十几位村民分工合作,正在田地里忙碌着。
“我手上这块姜是采收的母姜,一般是4月底下种,7月份把母姜分离出来。”种下一斤姜种,到10月份约能收获五斤新姜,现在把“姜娘”挖出又能赚一笔,“母子”都赚钱,可以算是“多倍增收”,故此民间有“种姜种姜,本短利长”的说法。
“一亩地大概是5000到6000斤,按市场价3块一斤,一亩地大概收入是17000块钱的样子。”张良说。去年,这块闲置撂荒土地上的“姜山”就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5万元的纯收入,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务工增收。
来源:红网
作者:李青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