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夏如火,空调“续命”的时节,仍有无数奋斗者在高温下挥汗如雨。他们用双手托起城市的运转,用汗水浇筑生活的希望。红网株洲站记者记录下这些平凡英雄的坚韧身影,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用镜头致敬他们的拼搏精神,让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
正在执勤的江利均。
七月的株洲,像被扔进了火炉。上午十点,地表温度已突破50℃,柏油路面蒸腾着扭曲的热浪,空气里飘着轮胎摩擦地面的焦糊味。株洲市石峰区建设北路清石广场路口,一个挺拔的身影站在车流中央,藏青色警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勾勒出脊椎的轮廓。他就是株洲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石峰大队原二中队中队长现一中队中队长江利均,这是他在高温下执勤的第二十个夏天。
50℃路面上的“人体导航”
手掌在空中划出精准的弧线,左臂伸直如标尺,右臂下压似磐石——江利均的每个动作都像经过精密计算,在鸣笛、引擎与蝉鸣交织的交响曲中,校准着路口的交通脉搏。他的白手套早已被汗水泡得发皱,指尖处磨出的毛边沾着黑色油污,那是早上帮推车时蹭上的。
江利均正在引导车辆。
“师傅,这里不能掉头!”他向前跨出半步,拦住一辆试图违规的面包车。声音穿过热浪传到车窗时,带着明显的沙哑。刚说完这句话,豆大的汗珠顺着帽檐滚落,砸在制服上,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印记,又被蒸腾的热气抹去。这样的对话,他一上午要重复几十次。
辅警小李递来一瓶冰镇矿泉水,瓶身凝着细密的水珠。江利均摆摆手,目光仍锁定着路口的车流:“你们年轻人火力旺,留着自己喝。我这老骨头,出汗才舒服。”他摘下手套擦汗时,掌心露出的白色褶皱格外刺眼——那是常年被汗水浸泡的痕迹,像老树的年轮,刻着二十载路面执勤的光阴。
透过行驶车辆的车窗,依旧能看到江利均脸上的汗珠。
正午十二点,地表温度飙升至56℃。江利均站在路口中央的斑马线上,影子被太阳压成小小的一团。他的反光背心在烈日下泛着白光,背后的“警察”二字已被汗水晕染得有些模糊。突然,一辆电动三轮车在路口抛锚,车主急得满头大汗。他立刻上前,弯腰扶住车把,一声“使劲”后,和车主合力将车推到路边树荫下。起身时,他的警服后背已渗出大片盐渍,像幅不规则的地图。
“江队每天在路上的时间超过14小时,”小李偷偷算过,“光今年夏天,他就穿坏了2件反光背心,磨破了3双执勤鞋。”而江利均总说:“路面就是战场,高温就是敌情,咱不能退。”
热浪里的“暖心坐标”
下午三点,热浪裹着尾气扑面而来,让人呼吸困难。
江利均指挥交通。
江利均巡逻至建设北路时,发现一位老人坐在路边,脸色苍白。他立刻停车上前,蹲下身时,膝盖的护膝发出轻微的“咔哒”声——那是常年执勤落下的关节炎,阴雨天疼,高温天更甚。
“大爷,您要去哪儿?”他放缓语速,从警车里拿出矿泉水,拧开瓶盖递过去。老人说不出完整地址,只念叨着“找儿子”。江利均一边安抚老人,一边用警务通查询信息,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时,汗水顺着指尖流到了屏幕上。二十分钟后,他终于联系上老人的儿子,又亲自开车将老人送到约定地点。
江利均执勤时发现一辆电动车驾驶员未佩戴头盔,对其进行了宣传教育。
返程途中,对讲机里传来事故通报:清石路发生轻微剐蹭,双方司机争执不下。赶到现场时,他发现两位司机都因高温情绪急躁。“来,先喝口水冷静下。”他从车里拿出备用的矿泉水,等两人情绪平复后,蹲在地上画图还原事故现场,汗水滴在画着路线的纸上,晕开了一小片墨迹。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时,他后背的汗渍又深了一层。
烈日下的“亏欠清单”
傍晚六点,晚高峰的车流如潮水般涌来。江利均站在路口指挥疏导,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他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妻子发来的微信:“崽伢子回来了,你下班早点回,一起吃晚饭。”他瞥了一眼屏幕,手指在“回”字上悬了悬,终究还是按下了锁屏键——此时路口的车流量正达到顶峰,他不能分神。
正在路口执勤的江利均。
儿子放暑假回来半个月了,父子俩还没在一起吃过一顿饭。儿子放暑假回家那天,他原本答应去车站接站,却因一起连环追尾事故忙到深夜,等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儿子已经在睡着了。第二天清晨他出门执勤时,看到儿子在餐桌上留了张便签:“爸,我煮了粥在锅里,记得热了再喝。”字迹遒劲有力,像极了孩子故作坚强的模样。
“最亏欠的就是家人。”深夜查酒驾间隙,江利均坐在警车里,望着远处居民楼的万家灯火,声音里带着疲惫。儿子高考那年,正值株洲市交通秩序大整治,连续半个月泡在路面上,连孩子最后冲刺阶段的家长会都没能参加。高考前夜,他只来得及说句“加油”就被警情叫走。成绩出来那天,儿子比预估低了近百分,拿着志愿填报指南沉默了整夜,最终去了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每当想起孩子当时泛红的眼眶,江利均的心就像被高温炙烤的路面,灼得生疼。
下午4时,江利均的后背已经被汗水多次浸湿。
但当他看到路口渐趋畅通,司机们摇下车窗说的那句“警察同志辛苦了”,又觉得所有的坚守都有意义。只是夜深人静时,那份关于高考的遗憾总会悄悄爬上心头——那是他用二十载平安通途也无法弥补的,对儿子最沉重的亏欠。就像他常对队员说的:“咱这身警服,前面是‘人民’,后面是‘警察’,中间的分量,得用脚底下的路来量,也得用心里的愧疚来掂量。”
夜幕降临时,江利均的身影仍在路口晃动。他的警帽里垫着的纸巾早已湿透,贴在额头上冰冰凉凉。远处的霓虹灯亮起,映在他被汗水冲刷过的脸上,泛着柔和的光。这座城市的夏夜,因为有无数个像他这样的“荧光绿”,才在热浪中透着安稳与温暖。而他脚下的路,还在延伸,就像他对这份职业的坚守,从未停歇。
策划:李卫林
指导:胡芳
执行:记者 聂千川 实习生 汪颖 通讯员 胡胜兰
来源:红网
作者:李卫林 聂千川 汪颖 胡胜兰 胡芳
编辑:胡芳zz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