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10日讯(通讯员 何宇丰)为组织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多措并举,将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调生、地方基层岗位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学院立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抓准高质量教育教学的锚点,树牢学生远大理想和科学就业观,引导学生把个人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到广阔的基层大地增长本领、实现个人理想,唱响青春之歌。
湖南省地方选调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届毕业生谭旭洋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之下,她大一就定下创业基层、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现在梦想成真,作为选调生,我会做到村民的‘知心人、自己人、贴心人’,俯下身子、走进农田、扎根基层,了解群众真正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西部计划志愿者、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届毕业生赵青海说:“刚到这里时,我感到十分不适应,特别是生活上和新岗位的挑战。然而,我从不后悔投身西部基层的振兴工作。当我在云南省文山市卧龙街道开启我的工作后,我坚信在这片土地上,在环境整治、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等发展事业中,我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还将会是传承者、见证者,和一批批扎根到基层的同学们一样,将个人理想与当地发展紧密结合,一定为当地居民生活、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西藏地方公务员、城市与环境学院2023届毕业生许维帅表示,刚到山南市时,对于如何做农村工作、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他心里实在没底。作为一名“基层小白”,想为群众做点事却不知从何着手,脚步坚定却没有头绪。于是,他跟着一直扎根工作在基层的前辈们入户走访,吃“村里饭”、说“村里话”、做“村里人”,为群众讲解政策、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从乡野阡陌、农户田家中开展工作,在柴米油盐、村落院户中了解老百姓的所急所愁所盼,他越来越喜欢身上的“泥土气”,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干出成绩的决心。
三支一扶人员、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届毕业生陈铭表示,来到重庆市垫江县工作后,他深刻领会到基层这本“无字之书”需要用心用情去认真读,更需要不断读到实处、学到实处、用到实处。半年来,雨天的防汛减灾、晴天的森林防火、平日里的抢抓农时,还有周末时帮助村民联系农产品的销路,桩桩工作是他的挑战,也是他的成长。在这些工作中,他逐渐体会到了“驻村”的真谛,深刻认识到“敷衍了事、水过地皮”是不可能赢得群众称赞和认可的,也常常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下了“真功夫”、在百姓眼中是否干了“踏实事”,在不断实践中慢慢转变成长,从“理论家”变成“实干家”,从一只“热锅上的蚂蚁”逐渐成长为一名本领过硬的“多面能手”。
多年来,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厚植爱国情怀,奔赴基层建功立业。学院锚定高质量人才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不断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和突出成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赵先超表示,学院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乡村振兴为导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更多志在四方的青年学子们铺路架桥,让最美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何宇丰
编辑:苏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