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观株洲丨株洲外贸崛起:内陆城市的通江达海之路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易汝青 株洲报道

“株洲制造”产品出口中东。

12月24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一批“株洲制造”产品出口中东货柜缓缓从株洲铜塘湾B型保税物流中心驶出,踏上出口至中东沙特地区的征程。

尽管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部分国家施行贸易保护主义举措等外部压力,株洲仍凭借其强劲的外贸韧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前10个月,株洲市进出口总值201.3亿元,其中,出口153.9亿元,增长38.4%,出口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全年预计进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

株洲远离海洋,却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与江海的紧密联系。这座城市不仅在制造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是在“通江达海”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交通:编织通途,连接世界

株洲地处湖南东部,是新中国八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然而,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株洲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克服地理上的不利条件,实现与外部世界的高效连接。株洲既不临海也不“通江”,这在过去限制了其作为贸易中心的发展潜力。

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兴起,株洲开始寻求突破传统地理限制的方法,努力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

满载货物的列车从株洲中车物流园开出。

铁路,无疑是株洲交通体系中的 “脊梁”。作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广、沪昆等铁路干线在此纵横交错,仿佛一条条钢铁巨龙。每日,无数货运列车风驰电掣般穿梭其间,它们满载着株洲制造的各类产品,无论是精密的轨道交通设备、高端的硬质合金工具,还是时尚的服饰纺织品,都能沿着铁路干线迅速运往全国各地的重要节点城市,进而转至沿海港口,开启漂洋过海的全球之旅。铁路运输所特有的高效性、稳定性以及大运量优势,为株洲外贸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撑,使其在与时间赛跑的国际贸易竞争中赢得先机。

公路,宛如株洲交通网络中的 “毛细血管”,密织于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相互交织,将株洲与周边城市、经济区域紧密相连。一辆辆货运卡车在公路上疾驰,如同流动的血液,将株洲的货物从工厂、仓库运往各地的物流集散中心,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便捷的货物运输体系。公路运输的灵活性,使得株洲的外贸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精准配送货物,进一步提升了株洲外贸的竞争力。

而株洲临近长江水系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更是为其通江达海的梦想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江航道如同一条天然的水上走廊,将株洲与长江黄金水道紧紧相连。沿着这条水上通道,大宗货物如建材、化工原料等,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顺流而下,抵达上海、宁波等沿海大港,随后扬帆远航,奔赴世界各地。水运成本低廉的特性,极大地增强了株洲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使得株洲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株洲现代物流集团揭牌。

去年12月,株洲直达上海水运航线正式开通,实现了湘江与长江无缝衔接。从株洲港起运,货物可以直达上海,出口到世界各地。株洲综合物流集散中心正抓紧建设。该中心分3期建设,由湘粤非铁海联运总部、铁路物流园、株洲港、铁路专用站等组成,推动株洲真正实现铁水联运。

这种集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让株洲成功突破了内陆城市的地理局限,实现了与世界市场的全方位对接。每一种运输方式都如同一个音符,在株洲外贸发展的乐章中奏响美妙旋律,共同谱写出一曲通江达海的壮丽交响。

今年8月,株洲现代物流集团揭牌,株洲正式构建“铁公水海空+冷链”六位一体多式联运网络。

乘着物流业发展的东风,更多的“株洲造”将走出国门,流通世界。

产业:锻造集群,挺起脊梁

株洲的外贸辉煌,离不开其坚实强大的产业根基。这座城市孕育了多个特色鲜明、竞争力超群的产业集群,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株洲的经济版图上,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核心引擎。

过去靠制造业起家,现在是先进制造业当家。

株洲7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版的新中国工业史。这个先后诞生了共和国工业史上300多项第一、特产“大国重器”的城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其中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5家,位居全国第17位,单位GDP分布密度居全国第一;拥有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8个,全省排名第一。

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

株洲制造的电力机车、城轨车辆等高端产品,不仅驰骋在国内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上,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服务,更以先进的技术、可靠的性能和时尚的设计,成功打入欧洲、亚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市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 “明星产品”。

在欧洲的繁华都市,株洲的城轨车辆以其低噪音、高舒适性和节能环保的特点,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赞誉;在亚洲和非洲的新兴市场,株洲的电力机车则以强大的牵引动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崛起,不仅为株洲带来了丰厚的外贸订单和经济效益,更在国际上树立了株洲 “制造之都” 的卓越品牌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航空航天产业,则是株洲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颗新星。随着全球航空航天市场的持续升温,尤其是新兴国家对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和通用航空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株洲的航空航天产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凝聚着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同翱翔天际的雄鹰,跨越国界,飞向世界各地,为株洲的外贸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株洲在全球高端制造业领域赢得了尊重与认可。

硬质合金产业,同样是株洲产业集群中的一支劲旅。如今,株洲生产的硬质合金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株洲硬质合金产业以其专业化、高品质的产品特色,牢牢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为株洲外贸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活用瓷、烟花爆竹、小商品……也逐步成为株洲创汇的劲旅。

这些特色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犹如一艘艘巨轮,承载着株洲的外贸梦想,破浪前行,驶向世界经济的浩瀚海洋。

政策:保驾护航,厚植沃土

跨越山海,放眼全球。

株洲外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双 “有形之手” 的有力扶持与引导。政府如同一位智慧的领航员,通过制定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外贸企业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营造出一片适宜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株洲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对外开放提效年”活动,主动融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努力打造中非易货贸易中心和中非经贸陆港。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二手车、服饰、陶瓷等产品积极拓展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引导市内企业在中东、非洲等地设立驻外机构和公共海外仓。

株洲还设立专门的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在出口产品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升级、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入给予财政补贴。例如,当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时,政府会根据展会的规模和影响力,给予相应的展位费用补贴;对于企业开展国际市场推广活动所产生的广告宣传费用、市场调研费用等,也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5月,株洲市委主要领导率团出访,与中东三国政商界人士达成系列合作共识。如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阿联酋Hafilat Industry工厂签署首台新能源公交巴士样车项目,株洲服饰产业联合会与阿治曼中国城签约,打开了株洲服饰产业直接进入中东市场的大门。 目前,株洲与189个国家或地区有贸易往来。

磷酸盐漏斗车装入货轮,从株洲港起运发往沙特阿拉伯。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株洲政府更是不遗余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如今,企业办理进出口相关手续,只需在政务服务大厅的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就能享受到 “一站式” 服务,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积极搭建各类外贸服务平台,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等,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能够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在开展外贸业务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集聚发展的平台,在这里,企业可以共享电商人才、物流配送、仓储设施等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出口马来西亚的ETS3新型米轨动车组下线。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株洲的外贸企业茁壮成长,让它们在国际市场的舞台上能够轻装上阵,尽情施展才华。今年前10个月,株洲市对美国、德国、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主要贸易伙伴均保持正增长。同期,株洲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44.9亿元,增长80.2%,占株洲市进出口总值22.3%;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24.1亿元,增长34.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日株洲,正在全力打造一个日新月异、温暖世界的“朋友圈”和创新开放“大商圈”。株洲,虽地处内陆,却雄心向“海”。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易汝青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856/50/1454511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