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观株洲丨醴陵小炒出圈的“留”量密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曹缇 通讯员 贺曦亮 株洲报道

在湖南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70多年前,湖南和平解放,起义将领程潜和陈明仁在人民解放军进城后,举行了盛大庆功宴,是为湖南和平解放第一宴。当晚的庆功宴上没有山珍海味,安排的是十碗醴陵土菜。

70多年后,在今年3月举行的湖南“十大湘菜名县”评选活动中,醴陵榜上有名。“醴陵小炒”为何能在众多湘菜中出圈,如何征服湖南人的胃?一起来看看背后的“留”量密码。

“没吃过醴陵小炒,就等于没来过醴陵”

0.jpg

游客在醴陵“捡瓷”。(黄永强/摄)

一提到醴陵,耳熟能详的便是瓷器。因为“捡瓷”而爆火,这里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城市,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热度持续不减。俗话说,留住一个人的心,先留住一个人的胃。如果说“捡瓷”吸引了“流量”,那“醴陵小炒”便成为了“留量”。

若说起醴陵名菜,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醴陵小炒肉了。

1.jpg

醴陵小炒肉。(醴陵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红油辣子或者青红辣椒搭配上鲜嫩的猪肉,混合着汤汁,在舌尖达到恰到好处进行融合。那一口味道,萦绕在离乡的人心中,是醴陵的味道,是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是多年放不下的一抹乡愁。

今年29岁的钟娉,是土生土长的醴陵人。大学在衡阳读书,如今又在广西工作的她,时常想念家乡的味道。

“外地的湘菜馆子很多,但是绝对吃不到醴陵小炒肉。”钟娉说,醴陵小炒肉是带汤汁的,必须用前腿肉炒,可以用来泡饭,一口下去,香辣四溢!每当回想起醴陵美食,钟娉就会想念自己的家乡,不管在外多久,家乡的味道,她永远都不会忘。

而醴陵人,对家乡走出去的游子,更有着发自内心的挂念。

醴陵抗日名将左权,在18岁的时候告别家乡父老,和同学一起从醴陵县城中兴街出发,由阳三石上火车转道长沙,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从此,左权一生戎马倥偬,再也没有回过家乡醴陵,年仅37岁就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

2.jpg

苦瓜炒仔鸭。(醴陵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家乡的人们始终怀念左权,总想着:“要是将军能够回一次醴陵多好啊,我们一定把他在家乡时,吃过的苦瓜炒仔鸭,炒出最好的味道。”

于是,人们又把苦瓜炒仔鸭这道菜起了一个名字,叫“将军之梦”,缅怀追忆这位醴陵走出去的抗日名将。

如今,“醴陵小炒”已成为一张闪亮名片,是醴陵人的集体记忆。凡是到醴陵旅游的客人,都要慕名品尝“醴陵小炒”。有人发自内心地赞叹:“没吃过醴陵小炒,就等于没来过醴陵。”

“出圈”的关键

宁乡花猪肉、武冈血浆鸭、湘阴三井头炖肠子……湘菜那么多,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味道”,“醴陵小炒”为何能出圈?

深耕特色美食。作为千年古邑,醴陵东汉置县,至今已有近2000多年历史。风物宜人,土地肥沃,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厚的饮食特色。

“醴陵的小炒菜因味而生、还原食物原本的味道,竞争力自然是菜源和菜式。”湘菜大师李国从事餐饮业已经有30年,从最初的学徒,到成为名厨、大师,他炒过的菜有近60万道。在他看来,“醴陵小炒”的出彩在于坚持本味,当地特色农产品造就了优质原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带汤”烹饪手法。

此外,醴陵还是世界釉下五彩的发祥地,釉下装饰艺术是中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的一枝异花奇葩。

3.jpg

醴陵釉下蓝彩洋莲纹国宴餐具。(醴陵市博物馆供图)

在人民大会堂等国家重要场所,醴陵釉下五彩瓷还曾作为宴会专用瓷。醴陵菜讲究色、香、味、形、器,特色美食与装菜器皿醴陵瓷器更是相得益彰,形成独具一格的美食风格。

做强湘菜产业链。“醴陵湘菜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贯穿农工贸文旅养全链条。”醴陵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专职副局长甘辉斌介绍,醴陵在做强湘菜产业链上下足了功夫。

目前,醴陵获得第一批省级“农安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市认定,醴陵玻璃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度湖南名椒,醴陵共有20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9个企业14个产品获湘赣红品牌授权。

醴陵还拥有省、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分别为6个、11个;量昇冷链配送中心占地40多亩 ,拥有11000m³冷库和10台冷藏车,环仓智能冷链仓储物流重点干支线配送项目计划2024年投入使用,可满足全市城乡及周边县区全冷链需求。

打造湘菜品牌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湘菜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醴陵出台了一系列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育了一批颇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醴陵菜名企、名店、名厨。通过大力宣传推广“醴陵十碗”“醴陵一桌菜”“醴陵十样特色小吃”等,醴陵菜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5.jpg

第三届醴陵炒粉节现场人头攒动。(黄永强/摄)

2023年4月,“端稳中国粮、做香湖南饭、做优醴陵菜”启动仪式暨“旺销菜品”春季交流活动举行;2023年5月,首届醴陵炒粉节在中国陶瓷谷举行,三天共接待游客78.3万人次;2023年12月,醴陵历时三个月,评选出了“醴陵一桌菜”“醴陵十样特色小吃”;2023年12月,醴陵首届酱板鸭美食节现场处处飘香;2024年5月1日,第二届醴陵炒粉节不限量炒粉免费吃,“醴”遇天下客……多种美食活动加持,促进了“醴陵味道”出彩出圈。

湘菜如何更“香”

依山伴水的“醴陵小炒”,是湖南美食的一个缩影。如何传承发展好湘菜丰富悠久的文化底蕴,使其历史价值转化出更多当代价值?关键在于讲好湘菜的三个“新故事”。

讲好用活一方山水,深挖文化发掘潜力的故事。小小的一道菜品,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美食在承载城市文化和记忆的同时,也为城市更新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烹饪大师吴平说,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醴陵菜形成了特有的品味,铸就了独有的文化,推广醴陵菜要充分利用文化底蕴优势,才能发挥更多价值。

讲好放大特色,制造卖点形成爆点的故事。顾客喜欢尝试新奇的食物,但也喜欢传统口味。在这基础上,湘菜可以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有特色、有卖点的菜品。

对于如何提高“醴陵小炒”的市场竞争力,醴陵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孙建新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包括菜品的结构、烹饪的工艺、装菜的器皿,都要得到一些提升。”

4.jpg

醴陵“院子餐饮”。

讲好拥抱流量,提升品质铸就口碑的故事。源源不断的客流,是餐饮企业的宝贵财富。“95后”姑娘王琴在醴陵开了当地第一家“院子餐饮”。通过抖音等平台线上引流,每天都为她的店里增加了不少客流量。“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我们做传统餐饮,更要积极融合互联网。”如今,王琴的餐饮生意正风生水起。

把“过客流量”转化为“常客留量”,离不开湘菜的好品质和好口碑。在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国初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品质都将是餐饮的重点发展核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故人心。作为湘菜代表之一的“醴陵小炒”,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贺曦亮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849/66/1392586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