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人民日报》7版两会特刊中,头条以《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广大干部群众热议文化强国建设》为题,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满满成就。文中专门点赞了株洲“门前三小”模式。
以“门前三小”为例,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文章在“文化惠民,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部分写道: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文化馆3503个。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充实。
春光明媚,在株洲市攸县网岭镇北坪村的小广场上,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福元正带领乡亲们编排文艺节目。2019年起,攸县全面推进“门前三小”建设,在老百姓家门口建设一批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搭建农村文化大舞台,把文化种在门前,把服务送到门口。”攸县县委书记李鹏程说。
城乡各地,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文化演出下乡、文化资源上云,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多元、更加便捷。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门前三小”到“门前十小”,模式频频被点赞
据悉,株洲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推出门口小广场、小书屋、小课堂的“门前三小”模式,把服务送到村民“门口”,把文化种到村民“门前”,有效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发展,形成了市、县、乡、村、组五级公共文化网络。
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市“门前三小”建设由点及面,整体推进。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门前三小”1227个,其中市级示范点52个。株洲“门前三小”建设模式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典型案例,得到中央改革办、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点赞。
与此同时,全市在“门前三小”的基础上,增加了“小戏台、小法制宣传栏、小体育健身设施、小型数字文化服务设备、乡风文明理事小组、小业余文艺队伍、小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建成“门前十小”,设施和服务的逐步升级,带热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株洲市各地还结合地方特色,将“门前十小”与村史馆、名人馆、农耕馆、非遗馆同步建设,部分“门前十小”建在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民宿内,实现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并被省文旅厅在全省推广。
近期,《攸县“建设门前十小”弘扬文明乡风 打造幸福屋场》成功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成为全省2个入选案例之一。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温琳 谢昱婷 张坚煜
编辑: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