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5日讯(通讯员 王瀚辉)气温陡降,室外气温已跌至3、4度。12月3日上午10点左右,株洲渌口区渌口镇王家洲村“幸福屋场”前面的水泥路沿线,3名电力施工人员“挂”在新立电杆杆顶,忙碌着手中的活,或起吊瓷瓶,或拧紧螺丝,或调整横担。
“我们正在进行杆线迁移。”国网株洲渌口区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钟剑在几基电杆间来回奔走,一边叮嘱安全事项,一边协调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寒风细雨,暴露于室外十几分钟,双手与脸庞已如刀割。几名路人拉紧衣领,从路上匆匆而过。
“这种天,还在做事,真辛苦!”“电杆移开了,马路就宽敞了!”
此时,几根已经拆除了导线和横担的旧电杆,光秃秃地矗立在寒风中,等待最后的拔除。原来,这条水泥路是王家洲村范围内的一条主干道。为了“幸福屋场”建设,早些时候,该村将4米的路面拓宽至5米,致使6根电杆“来”到了路面,影响了通行。
该村党总书记陈飞炎知道,要迁移这几根电杆,要花费不少。在一次“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作周例会上,他尝试着向前来参加会议的渌口供电服务站站长刘艺倩表达了希望能迁移电杆的愿望。几日后,刘艺倩回复,村上的需求已经纳入该公司治理计划,将尽快予以实施。
该公司迅速派人到现场进行勘查,制定迁移方案。钟剑介绍,此次杆线迁移,共拔除6根旧电杆,新立6根新电杆,更换近2000米电缆,投入资金8万余元。
“‘村电共治’真的为村上和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当得知供电公司将按照计划冒着严寒如期开展施工时,陈飞炎连声赞许。风雨中,冰冷的水珠滴在脸上,传递着一阵阵寒意。沾满泥水的双脚,在水泥路面留下一串串黄色的印渍。“7点多,20多名施工人员就已全部进入了施工现场。”
今年以来,作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渌口区大力推进“幸福屋场”建设,并将其纳入“民生100工程”重要民生实事。据统计,该公司依托“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平台,紧密与村镇合作,投入30多万元,先后完成8个村“幸福屋场”电力改造,拆除旧电杆21根,新立电杆25根,改造下户线200余处,改造架设导线7000多米,消除电网缺陷20余处。“村电共治”共建共享,村庄更美、更靓,人心更齐、更顺。一处处靓丽的“幸福屋场”,让村民有了更实在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王瀚辉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