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不仅让人“叫苦”,还“烤”验着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面对旱情,株洲市水利部门1000多名干部下基层、守一线,全力抗旱保丰收。
连日来,记者走访官庄、酒埠江、大京等灌区,了解旱情和抗旱情况。
情况显示,全市86处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的灌区目前可供水量39748万立方米,可保灌20天;其中大中型灌区可保灌30天以上,大部分小型灌区可保灌15天以上。
●官庄灌区:巡渠疏浚不分昼夜
8月16日下午,芦淞区白关镇楠木山村,镇、村党员干部组织村民人工清淤,保障渠道畅通。
“今年的干旱实在太严重了,水塘里的水都不够了。”村民黄贤良介绍,眼下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如果水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导致水稻抽穗困难,根系、叶片早衰,恐将颗粒无收。
楠木山村属于官庄灌区。为打通沿线渠道,官庄灌区管理处100多名工作人员齐上阵,积极巡渠、护水押水、打捞渠内杂物和清除阻水障碍。
“巡渠人员每天至少巡渠三次,以确保其所管辖范围内渠水的顺利交接,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渠道运行过程当中的隐患,调节每一段渠道的调配水源。”官庄灌区管理处副主任钟小强表示,为确保将水灌溉到田间地头,巡渠人员的工作不分昼夜。
前段时间,灌区内发现一处混凝土下沉的险情,出现了一个一米多深的缺口。当地村民及时上报,巡渠人员迅速抢修。
“目前正处于晚稻分蘖、一季稻孕穗抽穗需水量大的关键时期。”官庄水库管理局局长吴志兵表示,至7月底,官庄灌区设计灌溉农田共计32.2万亩,水库蓄水8230万立方米,蓄水充足。从6月至今,共计供水2600多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3.2万亩。后续将继续做好抗旱保收工作。
●酒埠江灌区:压上游保下游合理灌溉
“大片未成熟的水稻青中泛黄,有的叶子都出现枯黄卷曲了,一看就是缺水状态。好在灌溉及时,让憔悴的水稻慢慢缓过神来。”醴陵市孙家湾镇文家湾村种粮大户谢建新望着汩汩的清泉流入田地,紧蹙的眉头也缓缓舒展。
“村里有2700亩粮田,其中1500亩受旱。今年我们村这片灌溉用水相对比较困难,是酒埠江灌区东干渠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文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曾学全说。
酒埠江灌区是株洲市内最大的灌区,灌区东干渠在醴陵境内总长47公里,有支渠28条、涵管185处,主要灌溉船湾、沈潭、东富、孙家湾等4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约9万亩,是醴陵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我们采取‘压上游保下游’的办法,确保醴陵片区的水稻及时灌溉。”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局长邱铁勇说。
攸县石羊塘镇达水桥村47岁的夏春雪种了6年水稻,这样的旱情,他头一回遇见。“种植了300多亩水稻,有近10亩地的水稻干枯。现在水已经到了,但是压力不够,守干渠的同志在尽力帮我协调。”他说。
今年以来,酒埠江灌区加大对东干、北干攸县片节水刚性约束、指标管控力度,建立支渠开关闸门台账,严格实行放水之前有调查、放水之前有告知、放水周期有间隔、放水效果有跟踪机制。同时,打破惯性思维,明确北干渠轮灌周期不少于5天、东干渠不少于7天,分别增加1天和2天的供水周期,并协调酒埠江水力发电公司,确保水库下泄流量的稳定性、放水周期的合理性。
目前,酒埠江灌区除尾灌区醴陵片部分高岸田存在局部灾情外,灌区大部分山塘、水库平均仍有60%至70%的蓄水量,抗旱形势总体较为稳定。
●大京灌区:押水护水缓解下游旱情
大京灌区各主干支渠上、田间地头,区、镇、村党员干部顶着烈日,与村民们一起抗旱保供水。
白关镇宋家湾村有190亩田地出现旱情。为了尽快引入灌溉用水,村里组织村民全力疏通。水渠打通后,可缓解宋家湾村、玉泉村等村的旱情。
在芦淞区白关镇东庄村,镇村两级30多名干部群众挥舞锄头、铲子,一起清理渠道,疏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经过3天的努力,打通了约6公里长的主灌溉渠道,还有约3公里长的渠道正在抢修。这段渠道疏通后,渌口镇有数千亩农田都将受益。这是近十几年来,大京灌区第一次通水至渌口镇。”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刘卫介绍。
“大京水库的湖水以0.97方/秒的流量输送灌溉用水。”芦淞区水利局局长黄永立介绍,目前,灌区正密切监视区域旱情和水库动态,滚动进行会商研判,统一调度大京灌区东、西干渠水量,加强对大京水库及小二型水库水量调度指导,确保上、中、下游灌溉顺利。
截至目前,大京水库抗旱闸门已开启2次,共排查并及时处置5处险情。
“灌区干部职工加班加点清淤扫障、押水护水,主渠14公里、东干渠13公里、西干渠14.5公里现已全面疏通,灌溉用水行水畅通,有效缓解了下游旱情。”大京水库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吴湘鹏说。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俞强年
编辑:曹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