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是医疗队救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湖南援吉医疗队物资组的三位队员充分发挥“螺丝钉”精神,奋战在防疫战线的后方,默默承担着后勤保障的重要职责,为湖南援吉医疗队的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
湖南援吉医疗队物资协调员:王娴
4月4日,湖南援吉医疗队星夜抵达吉林长春,作为队内有着抗疫经验老将,我心中已经充分的做好了入舱工作的准备,来长春的途中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回放着防护服穿脱程序,即便这项操作在医院已经演练了上百次。
4月5日接到管理组通知,我负责湖南队所管的1、2、3、4号方舱物资的管理及协调工作。对于一名没有任何物资管理经验的小白,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虽然心中也抱有无法进舱的遗憾,但是更多是面临800多个床位物资供应需求及300多位医护人员安全保障的责任和压力。
我们湖南医疗队接管的方舱是两栋楼,共4个仓,拥有6个楼层,每栋楼设有物资管理员一名,她们分别是来自株洲中心医院的曾晟和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陈伶静,正是这两位老师,小小身体,蕴含巨大能量,把不同楼层的物资分配做到了同质化。截止至4月23日,她们协同我一起管理了舱内物资300余种、配送中药3000余剂(共计11000多袋),搬运防护消杀用品3000余箱。
我们深知,充足的物资供应是方舱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队友们一线战斗的“武器”和“盾牌”,防护用品、消杀用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餐饮供应、医疗器械、急救药物、中药……每一项都不可或缺,根据我队制定的方舱医院物资管理规定,物资员必须对物资进行严格的把控及管理,不同物资必须分区分类摆放,每一批入库的物资,都必须逐一核对,确保质量,并按照有效期排列。
犹记得开仓前那天夜里,第一批开舱物资抵达,看着堆得像山一样高的1000多箱物资,我顿时感觉自己两脚发软,正在物资组愁眉不展,不知所措的时候,所有正在舱内做收治病人准备工作的队员们自发集结而来,有李文灿领队,吴稚晖副领队,黄彭主任,张朝霞老师,田艳珍老师,盛欢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熟悉的叫不出名字的队友们,他们顶着漫天的星辰,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汗流浃背的搬运了两个多小时,直至所有的物资都清点入库,有序摆放。这就是抗疫湘军,这就是湖南医疗队“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无论是在哪一个岗位,抗疫湘军从来都是敢为人先,砥砺向前,在困难面前我们齐心协力能拧成一股坚韧的绳,在病毒面前我们也能勇往直前凝成一把锋利的剑。
湖南援吉医疗队1,2舱物资管理员:陈伶静
4月4日,我们抵达长春,经过1天的休整,大家开始加紧改造布置奢岭方舱医院。根据安排,我和王娴、曾晟三人负责物资组的工作。要做好短时间接收大批量病人住院的所有物资,对人生地不熟的我们是一个巨大挑战,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在这里,不管是队长,护士长还是领队,大家都冲锋在前,面对困难,我们物资组迎难而上,根据感控标准规划布置工作区、搬运物资、床位准备、病人日常物品摆放、穿衣区改造、脱区各种标识及用物准备,以及各班人员安排、明确岗位职责、商讨合理对接安置转运患者流程......经过不到72小时的筹备,4月8日凌晨,奢岭方舱医院正式开放,开始收治第一批患者,战地医疗打响了。
随着病人出院及新病人入院,物资组要持续保障各种物资及时到位,及时添补各种物资,确保病人生活及治疗需要;要检查战友们防护到位,穿戴是否达标,既要平安进舱也要平安出舱;要确保穿衣室环境更加宽敞、方便,根据流程对穿衣室进行优化改造……
4月15日晚上19点15分接上级通知晚上会有大批病人入院,接到指令,本应休息的我立即穿戴好,与王娴老师,曾晟老师一起前往奢岭方舱医院为接收大批新病人做物资准备!准备床上用品、日用品、打印资料、安排床位、核对信息…当我们仨准备完近100个患者的用物时,再抬起头时已是半夜时分,说不辛苦是假,但作为一名平凡的医护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当接受任务穿起防护服的那一刻就变成了“超人”,变成女汉子。“所幸我们为医护,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驻地的车上,我们仨发出由衷的感慨!抬头一看,长春的夜晚虽然冷,但天空的月亮分外亮又圆。
湖南援吉医疗队3,4舱物资管理员:曾晟
防控一线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到哪里!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她不怕脏、不怕累,敢为人先、冲锋在前,用青春的“她”力量书写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湖南援吉医疗队、株洲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的曾晟。
4月4日湖南援吉医疗队抵达长春并迅速开展工作,整建制接管了一家方舱医院。充足的物资供应是方舱医院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作为3-4号舱的物资管理员,她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而这份工作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充满着对她“体力”和“精力”的挑战,也让平日里个子不高、柔柔弱弱的“小姐姐”变成同事们心疼的“女汉子”。
为3-4号舱的140余名医护人员准备防护物资,为近400名舱内患者准备领取各类生活用品、应急药物以及餐饮保障......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她的不辞劳苦。
因方舱物资消耗大,领用次数多,数量大,她从总库房申领物资再入舱,每天要走上好几十次,俨然成了大家的跑腿员、搬运工。方舱总库房离3-4号舱距离远,沿途还要经过三次台阶,对于小个子的她来说,物资搬运显得异常艰辛。一盒盒药品,几十台空气消毒机、每日上千包中药汤剂......一辆辆拖车,一趟趟搬运,手常常被勒得红肿疼痛,腰也累得酸痛。同事们心疼她劝她多休息一会儿时,她也总笑着说自己多走走有助于减肥。为了把各类物品整齐摆放,当物品从仓库搬运到舱内库房后,她又开始一箱箱地整理,对不同物资分区摆放,清点数量。每天忙活一圈下来,贴身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即便这样,每天不论她回到驻地的时间有多晚,第二天清晨,她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
“每个楼层隔离人员新进几人、转出几人、加餐几人、回族几人”“有没有水果、酸奶日期好不好”,这些也是她每天最关心的问题。根据舱内人员变动情况,及时沟通调整订餐量,同时配备方便面及自热米饭以解患者的燃眉之急,所有耐心细致的付出,都是为了让隔离人员吃得饱、吃的好。
4月13日晚,接到即将有150名隔离人员入舱的消息,刚刚回到驻地的她来不及休息,又紧急前往方舱医院,入库100套被褥、100套生活用品、20件酒精、84消毒液、30件防护服、N95口罩、鞋套、帽子、喷壶......为接收患者做好充足的准备。随问随答、随呼随应,随叫随到,这些都是她的工作日常,一切只为给队友和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障。(文丨株洲市中心医院 王娴 陈伶静 曾晟)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王娴 陈伶静 曾晟
编辑: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