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1日讯(通讯员 谭思斯)4月20日晚,暮色四合,天气微凉,醴陵市沩山镇大林村的村级活动服务中心前坪却像赶集一般热闹。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搬来椅子团团坐,聊家长里短,议政策落实,论振兴前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至深夜。
“通过屋场夜话,大家一起听政策宣讲、谋地方发展、抓家园建设。这样贴心的活动拉进党员干部群众的距离,心通了,交流就顺畅啦!”在座的一名老党员感叹。
从去年开始,针对农村“群众办事、议事难”,沩山镇创新探索“屋场夜话”工作方式,依托“党建+村级建设”,把发展集体经济与改善乡村环境相结合,在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
解难题 镇村组党员齐上阵
“马上就要到汛期了,河里的水葫芦越来越多了,怎么办?”
“近期我们会组织机械人力,对河道的水葫芦、水浮萍等河道有害生物开展集中打捞清理行动,确保后期来水行洪畅通。”“五一组至龙潭组那个弯道什么时候能修一下,这里每天很多家长接送学生?”
“前段时间已向市交通局递交了申请,报了计划,已经纳入了项目库,到时会对道路进行改造,在此之前,会先用砂石把道路垫平,方便大家暂时的出行。”
村民们争相发言,现场气氛热烈,他们提出的问题、诉求和建议,均在现场得到明确的回应,或现场答疑解惑,或村级协调解决,或提交上级予以支持解决。
聚众智 “党建+村级建设”创新篇
“从传统的会场、课堂‘跳’出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阵地转换到村民家门口,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谈看法,问不足,求建议,不仅接‘地气’,更加暖‘民心’。”大林村党委书记王永学说。
村民们热烈地讨论起村上的变化,对村级发展各抒己见。镇党员干部还热心为村民宣讲关于疫苗接种、森林防火、人居环境、禁毒反诈等政策法规。略显“寒碜”的“屋场夜话”博得“满堂彩”,把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屋场夜话”既是承袭传统,也是探索创新,近期沩山镇积极开展“组级治理宣传进群众家中、进田间地头、进手机微信、进组规民约、进组级阵地”的“五进”活动,以基层治理为基础,农村道路安全为切入点,不仅促进了村组治理,还帮助村民完成法治观念和精神面貌转变。
树标杆 基层党建促振兴
大林村是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刘佛年的家乡,刘佛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为了弘扬先生的风范,大林村有他名字命名的“佛年小学”,以他名字命名的“佛年大道”也正在建设之中。
深入挖掘大林村的“佛年”文化、宗教文化、古桥文化,拉通佛年大道,做好佛年广场及其周边发展规划,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个关于村级发展良策脱口而出,大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要得,我是党员,我们组第一个带头搞。”村民罗立明带头表态要加入其中,推动佛年大道两厢土地流转。
“家和万事兴,作为党员,就是要带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家乡才会越来越美,村民才会越来越幸福。”包公庙组组长袁核心说。
一句句朴素的语言,共话家乡发展,激起了村民们强烈的共鸣。
沩山镇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推动村级发展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理念、思路、机制、方法等不断创新,坚持走群众路线,确保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乡村日常事务,获得村民的信任和认同,凝聚人心和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谭思斯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