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六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网时刻1月5日讯(通讯员 李茂春 马晶 记者 颜洪)2021年12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04项,其中新增54项,扩展50项,株洲市有六项入选。

本次入选的项目囊括了非遗民间文学、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体育等。既是能体现株洲市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项目,也是具有体现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茶陵红色故事

11.jpg

茶陵红色故事形成于20世纪初,百姓口口相传,讲述在战争年代,茶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该项目再现了茶陵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模范县。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茶陵县人民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开展茶陵红色故事收集、整理,编研茶陵革命史资料。目前收集整理了茶陵红色故事100余个12万多文字,根据故事内容,分为忠诚坚贞类、机智勇敢类、赤心为民类、清正廉洁类。二十世纪初,茶陵县将故事编成《初心永恒——茶陵革命先辈红色故事》《红旗漫茶陵》等不同版本的读物。近年,茶陵县档案馆、图书馆、历史文化研究协会成立班子,多途径挖掘、整理红色故事100首,将其定名为“茶陵红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其中忠诚坚贞类39个,机智勇敢类26个,赤心为民类16个,清正廉洁类19个。先后编辑出版了《毛泽东与茶陵》《湘赣风云》《初心永恒——茶陵革命先辈红色故事》《红旗漫茶陵》等一系列茶陵红色故事书籍,县湘剧团创作现代戏《洣水魂》。

在茶陵县境内的红色旅游景点现场宣讲茶陵红色故事,还在学习强国、茶陵融媒、我是茶陵、茶陵县档案馆等网络媒体平台推介,将其从茶陵推向株洲、长沙及全国。茶陵红色故事成为新时代发扬红色传统、庚续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

炎陵客家藤牌阵


22.jpg

炎陵客家藤牌阵又名“全堂龙狮藤牌阵”(以下简称藤牌阵),据藤牌阵第四代传承人黄启岳(现已故)讲,藤牌阵是在道光年间一位来自福建南少林寺下山的俗家弟子卢贵祥师傅传授的,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由龙舞、青头狮舞、拳术、棍术、刀术、拳棍术对练,藤牌阵阵式等组成,炎陵客家藤牌阵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集表演性、娱乐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民间传统体育,表演时配以锣鼓,唢呐等乐器伴奏,约由16人左右共同表演,全部表演完大概要一小时左右。多在元宵佳节村民喜庆的日子里表演,现在也常参加各种大小型展演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其传承既有家族性的“一脉传承”型,也有非家族式社会性的传承,基本呈交织传承的状态。现在炎陵客家藤牌阵已传至第九代,第七代至第九代目前共有30人。该项目近几年还走进校园进行传播。

中医诊疗法(唐氏皮肤病疗法)

醴陵所在的湘东赣西罗霄山区,是世界烟花鞭炮的传统主产区,居民长期从事烟花鞭炮生产和燃放,皮肤很容易被烫伤,甚至感染形成溃疡。唐氏皮肤疗法创始人在长期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唐氏黑膏药为代表的皮肤病治疗方法。

000.jpg

唐氏黑膏药选用全当归、红花、山奈、土鳖、乳香、没药、川芎等十余味中药材,严格按照传统膏药熬制技术,经由炼丹、炼油、炸药、下丹、加药粉、去火毒、摊膏药等七道工序制作而成,针对久不收口的皮肤溃疡起到拔脓去腐,生肌敛疮的独特功效,临床应用取得独到的显著功效。

唐氏皮肤疗法从清朝中期有醴陵市白兔潭镇唐氏家族开始运用,到清晚期唐普德先生逐步完善,形成以黑膏药外敷为主要特色的系统疗法。该疗法通过唐氏家族世代传承,内容进一步丰富,先后增加了埋线、挂法、刮法等治疗手法,逐渐发展成为皮肤疾病专科门诊。唐氏皮肤疗法运用多种中医外治法技能, 直接作用于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具有简单便捷、费用低廉、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很受当地民众好评。

唐氏皮肤疗法在第四传承人唐锋医生的不懈努力下,发扬光大。为服务更多的皮肤病患者,唐锋现在醴陵白兔潭、醴陵市区、株洲市荷塘区分别设立了皮肤病专科门诊,每年接诊皮肤病患者超过2万人次,患者所在地区包括湖南省境内的株洲、长沙、湘潭、邵阳、益阳等地区和江西的赣州、萍乡、吉安等地区。

攸县豆腐制作技艺


77.jpg


攸县豆腐是一种传统的豆制品,是湖南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以香嫩滑爽著称。攸县豆腐与淮安豆腐的制作技艺一脉相承,自西汉元朔四年(前125年)攸舆侯刘则引入攸县,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和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攸县豆腐”,迄今有两千余年历史。

取材以本地大豆“八月黄”为原料,经由12道工序:选豆、淘洗、浸泡、磨浆、烫浆、筛浆、煮浆、点膏、搅拌、撇水、上厢、压制成型。其中,讲究煮浆火候、点膏用量和布包力度的控制。白豆腐色泽白润,香干豆腐色泽金黄,衍生的百叶豆腐、箱豆腐、盐豆腐、腊子豆腐、油泡豆腐、豆腐乳、麻辣豆腐等,统称攸县豆腐。其营养丰富,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迄今,攸县有多家豆腐作坊和生产厂从事豆腐的制作与生产,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豆腐是席上珍品。2010年,攸县豆腐(香干)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湘菜”菜谱中的一道名菜。由花样繁多的豆腐佳肴组成的“豆腐宴”是宴请宾客的独特文化习俗。

中医正骨疗法(北张正骨术)


906.jpg

北张正骨主要运用独特手法接骨和祖传秘方自制的骨伤系列中成药来治疗骨折。已经传承近300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正骨治疗体系。正骨手法以轻、巧、快、准为特点,正骨之时、游刃有余、张驰有度,把控毫厘之间的力量,瞬间完成复位,痛苦小,费用低,接近零创伤,康复快为特点。北张正骨的传承开放兼容,广纳弟子,主要传承的形式是跟师临床,目前北张正骨的发源地芦淞区姚家坝卫生院,以及主要传承弟子的执业地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成为了北张正骨技术的主要传承基地。从1763年先祖张光靖拜宫廷太医殷发祥为师,到第五代张紫庚声名鹊起,今天已经传到第7代传人张进、孙绍裘等,第8代传人钟继华、张旭等,传承数千人,北张正骨已经跻身为湖南中医骨伤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北张正骨第6代传人张健民、刘立铸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创始人,弟子孙达武等则是湖南省中医院骨科的创建者。他们活跃在国内骨伤界数十年,声名远播。到2000年之后,第7代传人逐步成长起来,张进、孙绍裘、蔡安烈、熊辉等都逐步成为所在医院或大学的骨科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张紫庚先生的嫡孙张进,带领着第8代传人钟继华、张旭等,长期扎根北张正骨发源地姚家坝,年接诊患者超万余人次。近300年来,北张正骨薪火相传,守正创新,始终不忘初心,服务人民,把健康送到千家万户。

祖庵家菜烹饪技艺

“祖庵家菜”源出湖南茶陵,对中国湘菜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影响,有主导作用的私家菜系。

“祖庵家菜”讲究食材选取精良、刀工处理精细、烹制技艺精湛、味道调和精准,涵盖药食同源和人文底蕴,浓缩着湘菜的精华和高妙,集粤菜之生鲜馥郁、淮扬菜之精细雕琢、川菜之厚重浓郁于一体。该项目为湘菜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湘菜得以跻身中国八大菜系之列,被誉为湘菜王冠上的明珠。

该项目迄今有100余年历史,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祖庵家菜的保护传承,开展祖庵家菜项目专题调查,全面掌握了项目的文化内涵,提出保护意见,在茶陵建立了祖庵家菜总店及旗舰店,并将其从茶陵推向株洲、长沙、台湾及国外唐人街高档酒店。祖庵家菜的大师们悉心苦学绝技,精心展示美食魅力,探索烹制方法,深受世界各地华人青睐。该项目成就了湘菜经典,促进湘菜发展,打造了湖南重要的美食文化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李茂春 马晶 颜 洪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2/01/05/1071551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