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元区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红网时刻10月12日讯(通讯员 杨如 李壮志 肖谭莉 张臻)“考卷”面前,天元区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近日,民政部专家评估组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对天元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进行结项评估验收,认为天元区实验任务圆满完成,实验工作卓有成效,达到了结项验收要求。

“天元区‘党建领航·三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有效建立起‘三社’在基层治理结构与行动中的联动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验收现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评估组组长田毅鹏对天元区的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送进家门、一项项服务送进老人心坎里,一个个微心愿得以实现……”近两年来,天元区不断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是对天元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果最好的诠释。

把握“共” “三社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10月7日上午,牛形山长者照护之家活动室里,欢快的音乐照常响起。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一群老人伸伸胳膊,扭扭腰,做起了操,脸上绽放出孩子般开心的笑容。这得益于近年来天元区持续推进的实验区创建工作。

时光回溯到2019年3月,民政部正式批复确认天元区开始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从此,天元区开始有序推进以“党建领航·三社联动”为主题的实验区创建工作。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民政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同的创建推进机制,出台创建实施方案及各项配套政策文件37个,区领导“一对一”联点指导24个示范社区,天元区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纳入全区重点工作。

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天元区建成以“三社”为核心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社区共治格局,从而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充分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其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全区各村(社区)采取“1+4+N”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联合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并将全区划分为800个网格,建立小区党支部,实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党代表等进社区、进网格、进小区,与社区直管党员一起参与“三社联动”主题活动,认领“群众需求清单”和群众“微心愿”,带动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塘社区居民刘爱云,今年70岁,患有白内障多年,右眼几乎看不清,左眼也只有0.4的视力。她想去治疗,但又为手术费发愁。今年6月,天元区开展“特困家庭光明行动”,免费为辖区内100例特困群众进行白内障、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感谢好政策,免费给我们手术,让我重见光明。”刘爱云感激地说。

群丰镇包蒲根是特困供养老人,孤身一人居住在湘云村。在包蒲根的家里可看到,不大的卫生间干净舒适,新安装的各种适合老人的设施,让老人如厕、洗澡都十分舒适方便。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辅助器具适配……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不仅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环境,还消除了老年人居家安全隐患,广受老年人的好评。

通过两年多来的创新实验,天元区构建形成了“1346”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服务新格局,即:以“社区大党委”为龙头强化一个党建领航作用,以补齐短板为着力点推进“三社”协调发展,以惠民服务项目和“三社联动”项目为抓手构建“四步联动流程”,以促进居民美好生活为落脚点推进“三社联动+智能服务”行动、“三社联动+公益慈善”行动、“三社联动+心关爱”行动、“三社联动+志愿服务”行动、“三社联动+物业管理”行动、“三社联动+疫情防控”行动的“六大行动”。

突出“专” “三社联动”效能不断提升

疫情期间,株洲齐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罗希,每天早早赶到小区,和湘湾社区点点爱心志愿服务队的杨阿姨一起,协助社区与物业的工作人员为居民发放出入证。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天元区几百家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起战“疫”堡垒。量足质优的社会组织是“三社联动”机制良性运行的基础保障,更是政府购买专业性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为确保孵化培育的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社区治理创新,2018年6月,天元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成立,建构起“党组织方向引领、政府牵头建立、专业团队服务、多方跨界联动、政府公众监督、居民群众受益”的运营模式,对推进天元区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助力。

天元区采取“向外引进、向内培育”方法,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并特别注重社工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工作。目前,天元区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的社会工作者人数达700余人,建立起“梯次发展、严进严管、激励导向”的专业社工人才体系。

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建设社工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天元区探索出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主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协同联动的创新机制,构筑起“三社联动+智能服务”平台、“三社联动+公益慈善”平台、“三社联动+心关爱”平台、“三社联动+志愿服务”平台。

今年8月,为做好疫情期间居民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工作,天元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心理援助体系,通过心理热线、社群心理疏导、一对一心理辅导等形式,对全区居民进行心理援助。区“心关爱”平台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专席,免费为公众提供疫情相关心理援助服务,广泛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及心理舒缓小技巧,提升群众情绪疏导能力。

天元区涌现了“三社”筑“五堂”造福小湖塘、“135”协商治理、打造睦邻共同体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发展“三社联动”型志愿服务、建立“三长共治”提升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水平、促进老旧小区治理转型、清单式服务“三类人群”、破解老旧小区管理服务难题、构建“连心桥”提升治理服务效能、“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激活社区自治力量”等一批社区治理服务的典型代表,亮点纷呈、特色鲜明。

服务“准” “三社联动”作用不断彰显

在栗雨街道湘湾社区,有个人人熟知的点点爱心志愿服务队。200多名志愿者围绕环境卫生整治、治安义务巡逻、文明劝导、传统文化宣传、矛盾协调和邻里守望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服务百姓零距离,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餐厨垃圾不能倒往下水道,会造成堵塞,并散发难闻的气味。”前不久,点点爱心志愿服务队会长杨恒新和陈新等志愿者跟往常一样,在各小区开展夜间安全防卫巡逻。她们发现一辆小型的垃圾运输车,正把潲水等餐厨垃圾倒往下水道,立马制止了这一行为,并联合物业采取行动,力求彻底杜绝这类现象再次发生。

社区治理服务的过程,就是暖民心、聚民力、集民智的过程。

在“三社联动”的框架下,天元区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模范作用,链接更为丰富的主体与资源。其中,激活兼具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重中之重。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为平台,天元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成为“三社联动”机制运转的关键要素之一。天元区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组建以党员为核心力量的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认领服务项目,并开发“新区志愿”App,通过App需求申报和认领功能,主动对接群众的需求。

作为天元区十佳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之一的“益心·爱蕾”儿童综合关爱项目,有专业社工、志愿者、儿童主任、社区心理指导师,主动对接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小云(化名)是天元区一名留守儿童。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小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每天凌晨四五点起来拖垃圾,下午六点下班。家庭的变故和艰辛刻在小云心底。区“益心·爱蕾”儿童综合关爱项目工作人员为小云定期提供帮扶和心理疏导工作。

天元区依托“服务时间定量+服务案例定性”的积分制,实施“终身积分、星级评定、礼遇褒奖”的工作举措。天元区还成立了新区志愿贡享联盟,极大地丰富了志愿者积分兑换的产品。据统计,目前,天元区注册志愿者达数万人,掀起志愿服务新高潮,实现“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和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交流环节,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评估组高度肯定天元区创建工作,表示创建工作紧扣了实验主题,契合了天元实际,做出了天元特色,同时建议天元区进一步梳理提炼创新经验,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天元模式”;进一步深化拓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实验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杨如 李壮志 肖谭莉 张臻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1/10/12/102841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