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医正骨济苍生,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始建于1958年,以“施氏”传统正骨和药治技术享誉三湘大地。凭借63年精耕细作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与康复于一体、蜚声省内外的三甲骨伤专科医院。作为株洲治疗骨伤的龙头医院,通过科室细分,实现骨伤疾病全覆盖,不同的骨科疾病类型,都能在这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
红网时刻 记者 龙琦 通讯员 毕亚炜 徐晶 株洲报道
8月的一天晚上,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手术室内正在进行一台拇指离断再植手术。病人术前体温37.7℃,按照疫情期间手术防控规定,手术室医护人员“全副武装”。该院手足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康贵和主治医师谭财福戴着护目镜,在显微镜下主刀这台断指再植手术。
疫情期间 一场显微外科手术彰显实力和水平
晚上7点,手术正式开始。李康贵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例断指(肢)再植手术,但是戴着护目镜手术,还是很少见。近视镜、护目镜、显微镜,李康贵透过三层镜片,以其娴熟手法将骨折处复位并固定,探寻及缝合断裂回缩的肌腱和神经,吻合并接通1条动脉2条静脉。
戴着护目镜手术,视野缩小,操作难度增加。李康贵说,手指动脉直径大约0.3—0.5毫米,用显微线缝合6—8针,要确保血管吻合通血成功。静脉的血管壁更薄,更容易破损,缝合难度更大。原本1小时可以完成的血管缝合,当晚耗费了2小时。
当晚11点,历时4个小时的断指再植手术顺利完成。此时,病人的核酸检测结果已经出来,阴性。李康贵和同事们都松了一口气,按照疫情防控规定,病人仍安排在隔离病房,接下来还需接受核酸检测。
李康贵摘下护目镜,脱去防护服,走出手术室,脚步有些飘忽,才想起自己还没吃晚饭,回到办公室冲了一杯速溶咖啡一饮而尽。随后,又去病房查看病人术后情况,交待注意事项。
李康贵介绍,像这种在工作时遭遇意外伤害的不在少数,仅一个月,手足科就做了十几台断指(肢)再植手术,都是意外伤,其中电锯伤占到60%,还有铁丝绞伤、刀具割伤、砸伤等。
2010年7月,伤科医院开设手足科,也是株洲市最早成立的手足显微专科。多年来,手足科在手足部的各种创伤、四肢的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四肢的皮肤肌肉及骨的缺损、四肢断离、手足部的畸形、手指再造;手足部各种损伤的晚期功能重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康贵介绍,手足科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研究生3人,设置病床60张。“年平均收治病人1700人以上,手术1000余台。集手外科、足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于一体,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患上“弹响指” “小针刀”清除病灶
家住醴陵的殷女士,最近总掰着右手大拇指愣神,原来这一拇指在屈伸时有响声,还有疼痛感。于是,殷女士赶紧来到株洲中医伤科医院,医生诊断殷女士为右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李康贵表示,这与其职业关系密切。
许多年前,殷女士开始在一家饭店打工,主要从事切菜和洗碗,拇指屈伸频繁。大概在半年前,她的右拇指出现屈伸不自如,感觉有停顿感,屈伸时还伴有响声,拇指指间关节有疼痛。当时也没在意,听人说热敷好,赶紧尝试,虽然疼痛有所缓解,屈伸活动受限及屈伸弹响却有所加重,随后殷女士来到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手足科,检查确诊后,李康贵决定为其行中医特色疗法——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
“相对于常规手术,将皮肤切开,切开腱鞘,将其切掉一部分,然后缝合,需要住院治疗,不仅时间长、费用高,创伤也大。”李康贵表示,而行小针刀微创手术局部麻醉,没有切口,只有一个针孔,几乎没有出血,“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才会做,将狭窄的腱鞘切开,给予松解,患者是清醒的,在术中就可以感觉到手术效果。而且无需住院,做完就可以回家,自然费用也要低很多。”
李康贵称,“弹响指”其实很常见,“我坐门诊几乎每周都能遇到,患者最多见的是中年家庭妇女,她们在做家务时,拇指经常反复屈伸,肌腱与腱鞘,就像一根绳子在一个套管里,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发炎,形成炎性结节,鞘管狭窄,这个时候经过时,就会产生弹响,并有卡压的感觉,上述症状也就全都出现了。虽然有个体差异,但主要是和其工作性质有关系。”
李康贵介绍,治疗上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包括热敷,吃止疼药,扎银针、做按摩,打封闭等,这些只能将症状稍微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狭窄腱鞘仍然存在。而手术治疗,小针刀微创手术是很好的选择。”
作为医院最年轻的主任医师,李康贵带领手足科团队一头扎进临床里,教学研一体,风雨无阻、日夜耕耘,经常数小时在显微镜下精力高度集中工作,劳累可想而知,但当他们看到患者手术成功,以及未来明亮的人生道路,却又精神格外抖擞。“很累,但也很值得。”李康贵笑着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龙琦 毕亚炜 徐晶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