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市二医院:消化内科的新“镜”界

红网时刻9月23日讯(通讯员 朱洁 李建辉)消化内科是株洲市二医院最早成立的临床科室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特别是这些年,随着临床人才的快速成长,以及一批高精尖设备的配备,市二医院消化内科实现了升级跨越。

目前,该院消化内科已走进“内镜时代”,在内镜诊疗领域,该团队的诊疗水平、诊疗范围均处株洲领先水平,临床治疗几乎涵盖了消化内镜的全部诊疗领域。对此,市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汤卫锋说,消化内镜是临床消化学科发展的一大利器,内镜下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性高、诊断率高、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因此成为当前国内外消化内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市二医院消化内科将紧跟国内外领先步伐,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的道路上不断开拓新“镜”界,造福株洲患者和百姓。

最大限度发挥内镜优势

44.jpg

医学界将消化内镜比作人类攻克胃肠等消化道癌症的“火眼金睛”+“金箍棒”。对此,汤卫锋表示,“这是一个利器。我们既然已经掌握在手中,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

他介绍,这项造福无数患者的技术,其实是受到魔术师吞剑表演的启示。1868年,德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胃镜,让医生能直接观察到患者胃内的情况。后来,经过100多年的改进和发展,消化内镜的检查操作,已能大大减少被检查者的不适程度。

55.jpg

汤卫锋介绍了目前该科配备的有关设备。“我们市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配备了当今世界先进、新型的奥林巴斯290系列电子胃镜及结肠镜、富士电子十二指肠镜、宾德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治疗用氩气刀、高频电治疗仪、碳14呼气试验仪等设备。”借助这些复杂而巧妙的治疗设备,心灵手巧的消化内镜医生能经由内镜,对患者进行各种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检查和治疗,比如内镜下息肉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钛夹止血术、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内镜下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内镜下胆到支架植入术等等。

“所以,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患者无需接受传统外科开刀手术,很多疾病通过鼻、口放入不同精妙、微小的镜头,再像侦察兵一样检查消化道,各种消化道疾病就能精准诊断,并且同时进行微创治疗。”他表示,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比如内镜下的胆管结石取石术、内镜下肠梗阻支架置入术,传统手术不但需要开膛破肚,而且还涉及引流、造瘘,病人很痛苦,恢复时间也很长。但内镜下微创手术就不一样,无须开刀就可精准完成任务,而且也根本不需要体外引流、造瘘了。”汤卫锋说。

为肿瘤患者赢得机遇和时间

株洲市二医院也是株洲肿瘤医院。针对医院肿瘤患者较集中的情况,市二医院消化内科在消化道肿瘤治疗、肿瘤病人消化道疾病治疗以及早期胃肠癌筛查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陈先生65岁时被检查出患有十二指肠乳头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病情进展很快,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陈先生随时面临生命危险。陈先生必须立即接受放化疗治疗,才能赢得生机,但,当时让肿瘤科医生担心且不敢对其进行治疗的是,陈先生的身体太虚弱了,无法承受放化疗治疗。

进行科室会诊后,该院消化内科对其进行了前期治疗。考虑到陈先生因肿瘤造成肝功能受损,全身黄疸,胆汁淤积无法排除,导致无法正常进食,营养水平跟不上,身体极其虚弱,市二医院消化内科为其进行了内镜下微创手术,通过置入支架,撑开胆管解除梗阻,将不能排出的胆汁,顺利在体内引流。术后,陈先生肝功能快速得以恢复,营养水平逐步补上,渡过了生命的难关,赢得了放化疗的机会。后来,陈先生带瘤生存了4年多时间。

此外,在早期胃肠癌的筛查上,侦察兵一般的消化内镜,绝对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坏人”。“现在的内镜设备飞速发展,最新的内镜可以高清、自由探照消化道内壁,早期诊断,避免漏查。”汤卫锋说。

45岁的李女士近期胃口不好,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贫血。她本以为是痔疮复发、人进入更年期所致,但,接诊她的消化道内科医生建议她先做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为中期结肠癌。汤卫锋认为,不幸中的万幸是,病人还算是及时发现了问题。如果再晚一些,那结局就不堪设想了。经过治疗,目前,李女士恢复良好。

内镜下钛夹止血术:瞬间控制大出血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株洲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半个月前,市二医院消化内科就挽救了一名消化道突发大出血的心脑血管病人。“这种病例的潜在基数很高,发病也非常危急。近些年,我们做了不少这样的内镜止血手术。分享这个典型案例,我们希望引起更多心脑血管病人以及神内、心内科医生的关注。”汤卫锋告诉笔者。

该院急诊接到脑梗病人李先生时,他呕血、便血大概1500—2000毫升,情况非常危急。大出血的李先生立即被送至ICU抢救。参加抢救、会诊的汤卫锋等,立即对病人实施胃镜检查,并考虑这是一起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血和防血栓药物,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后,他通过内镜给出血病灶处打上了两枚金属钛夹,将破裂的血管残端夹闭。效果立竿见影,血即刻被止住。李先生观察了几个小时,便离开了ICU,又经过神内科的用药辅导,目前已顺利出院。

汤卫锋表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这类药能够预防血栓,预防心梗脑梗,一些心脑血管病人必须服用,但长期服用也可能导致出血的副作用。他表示。首先病人无需太过于担心,毕竟是副作用发生的依然是少数,另外,病人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到需要吃的必须吃,没必要吃的,别乱吃。”汤卫锋说。

另外,他还提醒,需要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心脑血管患者,事先要明确自己有没有胃病。“如果病人本身就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或者长期泛酸胃不舒服,长期服药前一定要告诉医生,并不妨到消化内科找医生看看,再综合权衡。如果是必须吃阿司匹林,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消化内科医生检查后,会决定有没有必要服用拉唑类药物,以保护胃黏膜,减少阿司匹林出血风险。”汤卫锋说介绍。

此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人,要养成观察大便的习惯。“如果大便变黑,必须马上就诊,绝对不能耽误时间。当然,也要观察全身,没有没有出血点,或者体检看看有没有贫血等等。”汤卫锋表示。

【健康科普】

消化道早癌筛查 早筛早知道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之一,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为常见一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二位。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率低,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绊脚石。如果消化道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大大提升。所以,对于消化道早期癌,内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如何发现消化道早癌?

持续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规范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治,做到早查、早诊、早治,可以让消化道早癌“无处藏身”。通过消化道的早癌筛查,如果发现良性肿瘤或已经癌变的早期肿瘤,可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粘膜剥离技术(ESD)”对可疑病灶进行内镜下治疗,从而达到阻止消化道癌症发生发展的目的,其5年生存率超过90%。

早癌筛查对象有哪些?

消化道早癌筛查对象为符合下列1至5项中任一项者:

1.年龄大于40岁;

2.有上消化道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早期胃癌筛查对象为符合下列1至5项中任一项者:

1.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

2.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家族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6.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人群;

7.有上消化道症状者: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

来源:红网

作者:朱洁 李建辉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1/09/23/1019194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