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4日讯(通讯员 谢嘉 彭雅愉)因涉世未深、一时冲动、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失足少年,如何让他们在知晓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同时,对他们“扶一把”?2014年起,天元区立足检察办案,开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检察工作和司法保护,不断探索“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有效途径,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掉队的孩子“返航”。
“软件+硬件” 规范司法办案
未成年人侯某某,因帮朋友讨债,非法拘禁他人。
“孩子一贯表现良好,有悔罪表现。”天元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检察官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同时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最终促使孩子顺利回归社会。
为了让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得更公正、更规范,促进法理和情理的融合,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特殊要求,区检察院在院二楼整层开辟了专门办案区,设置心理辅导室、关爱下一代办公室等,配置心理分析沙盘、催眠治疗仪等专业设备,从单一工作室的点效应扩展至工作区的规模效应,更体现柔性司法的特质。
天元区还出台系列办案制度,以规范的司法行为切实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创建了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业化机制,创设“审、察、听、判、疏、矫”六字办案口诀。
沙盘游戏 打造未成年人心灵驿站
在对候某某进行附条件不起诉考察的同时,检察官适时地引入沙盘游戏,对其开展心理矫治。
“心理评估报告是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和案件处理的参考依据。”天元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沙盘游戏能够分析出失足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模式,从而弥补原先单纯进行谈话或者使用仪器治疗等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早在2015年初,该院就成立了全省检察系统第一家“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引进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服务,建立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法制教育、成长规划”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
数据显示,天元区检察院联合心理咨询师团队,开展心理辅导1000余人次,开展以“青春护航”为主题的系列沙龙30余次,印发《关爱留守孩子家长手册》数万册,发放公开信20000余封。
“多维帮教” 播撒法治阳光
17岁的刘某某,因无钱交房租,佯装借用小区保洁员郭某某手机打电话,转走19000元,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
“孩子父母在广西打工,不愿担保,也不愿代为赔偿被害人损失,刘某某被批准逮捕。”检察官说。案件情节较轻,考虑到羁押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矫治和教育,检察院一边联系社会专业机构老师作为临时合适保证人,并送刘某某到观护基地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承办人委托心理老师修复亲情关系。最终,刘某某的父母代为退还了郭某某损失,向被害人道歉,并获得谅解。最终,检察机关决定对刘某某不起诉。
2014年8月起,天元区检察院集中受理城市四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近年来,天元区帮扶45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重新犯罪率为1%。在办案过程中,天元区注重联动,率先实现了公、检、法、司未检工作一体化,并引入社会力量,构筑了检察机关牵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涉案未成年人社会帮扶体系。
天元区举办法治讲座等送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00余场次,发放《法制教育安全手册》系列宣传册和漫画手册10万余份;同时注重“请进来”,建立体验式法治教育基地,一年内为近2000人次中小学生提供“小小检察官”职业体验。
2019年3月,天元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荣获全省首家“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看似冰冷的法律中,天元区检察官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情感召孩子们失落的心灵。
来源:红网
作者:谢嘉 彭雅愉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