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20日讯(通讯员 张媛 袁银波 邓涛)猪肉,是多数市民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年关将近,猪肉消费持续增长,乐了猪肉摊上的老板们,更是乐坏了三门镇南江村新屋组的养猪户李顶峰。他去年收获不小,养殖的一千多头生育肥猪全部出栏,还领到了2020年度生猪养殖大户奖补。
这是天元区对去年年初制定的《中共株洲市天元区委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天元区2020年粮食生产和发展生猪养殖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文件的承诺兑现。据介绍,一共有9位养殖大户领到了数额不等的奖补。
截至目前,天元区生猪存栏3.36万头,完成去年年初任务的197.6%,生猪出栏4.12万头,完成去年年初任务的164.8%,能繁母猪存栏3000头,完成去年年初任务的300%。
在去年疫情防控、非洲猪瘟等严峻形势下,天元区的生猪稳产保供,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村里养殖户养殖的猪。
走心:政策助力生猪产业 保障“菜篮子”供应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价格不仅影响着老百姓的“菜篮子”,更是左右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因素。
从去年3月份开始,为缓解猪肉市场缺口,中央、地方纷纷出招,天元区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天元区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依据辖区现实养殖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坚持疫情防控和猪肉供应“两手抓”。
为了鼓励生猪稳产保供,天元区制定了一系列的“走心”政策。
据了解,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天元区对2020年度生猪品种改良和生猪养殖大户实施奖补政策:一次性引进良种母猪20头以上的,具有合法资质的引种证明、检疫证明和相关凭据并有合理布局母猪栏舍和产房的,给予补助500元/头,区财政补贴总额20万元,按申报审定先后顺序发放;年出栏数500至999头的给予奖补30000元/场户;年出栏数1000头以上的给予奖补50000元/场户(以上两项不重复)等。
这些政策措施对天元区的生猪养殖户来说,是一剂强有力的“定心丸”。
同心:“防疫病”“稳生产”联合做强生猪产业
“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和养殖户勠力同心,劲往一处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年底,针对非洲猪瘟疫情,天元区开展地毯式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家”,追溯其来源,确保没有非洲猪瘟疫区省份及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的生猪及生猪产品流入到天元区。随后,区纪委监委和区农业农村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天元区河西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站、伞铺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站、三门镇政府、三门镇城管中队、三门镇株木村惠丰养殖合作社等单位进行非洲猪瘟防控督查等工作。
“外来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养殖场,就算是工作人员要进入猪舍,都必须充分做好消毒工作。”三门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曹光辉在一次三门镇养殖户消毒技术培训课上介绍,进入猪舍必须在每一道门前做好消毒工作,在外大门、生活区、生产区等设置消毒间,在各个消毒间内分别使用不同功效的药液清洗全身,再穿上专业的防护服。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外源性病菌,避免外部病菌对养殖区的污染,保证生猪健康。
在坚持“防疫病”的同时,天元区还注重“稳生产”,两者并重,着力恢复生猪产能。
三门镇防疫员曹光辉说:“在及时指导养殖户们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天元区还积极组织养殖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及时传递外界养殖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信心:推进生猪生产 养殖户底气十足
“多亏了区里的鼓励和帮助,让我信心十足搞复养。”雷打石镇铁篱村的黄辉说:“去年年底有500多头育肥猪出栏,猪肉价格这么好,挣了不少。”
按照以往的养殖规模,黄辉家年出栏只有300多头猪。2019年的非洲猪瘟让他损失不少,“信心一下就没了。”
雷打石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郭振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专程找到黄辉。“现在国家积极呼吁生猪复养,也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你放心养,政府来做你的坚强后盾。我们来‘共养’这头猪。”
这颗“定心丸”让三门镇株木村的田立也很踏实,去年年底有700多头育肥猪出栏。
“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我的养猪场里建起了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污系统。”田立将化粪池改成五级无害化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猪粪,废渣供给附近的种植户做有机肥,废水处理后达到直排的环保要求进入附近的池塘。田立说,猪场环境好了,同时,也增强了生猪防病、猪场防风险的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媛 袁银波 邓涛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