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周贤良

5303d3ed63154a7eb3a281db02844985.JPG

周贤良近照。

红网时刻株洲12月17日讯(通讯员 周新文 方华岳)炎陵的老英雄,70年前,保家卫国,出征朝鲜疆场。70年后的今天,翻开这段历史,炎陵老兵在这场战争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缅怀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我们致敬所有浴血奋战的英雄。

周贤良,霞阳镇(原三河镇)枧田洲村谙礼组人,1928年生,1951年6月参加预备役,1952年8月入伍,1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二七二六部队警卫连,1956年3月加入空军三十里堡场站警卫连,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6月复员回地方。1952年12月随部队入朝参战,主要职责是保护参战飞行员,历任战士、副班长,中士军衔;获通令嘉奖一次、物资奖励一次、照相奖励一次、二级优等射手一次。

1952年11月随部队在沈阳训练1个月,12月进驻安东(今丹东市),1953年随部队入朝作战,警卫连主要职责是保护空军飞行员,当时,中国空军还比较弱小,飞机在靠近丹东的朝鲜“米格走廊”(中朝军队掌握制空权的地区)起飞,一个班14人,带1名翻译、1名司机,敌我战机就在“米格走廊”以南100多公里的地方交战,在紧急情况下,飞行员跳伞需向首长报告批准,通过电台了解飞行员跳伞大致位置,把飞行员安全寻找回来,有时飞行员落在山上,有时落在海上,要三四个小时才能找回。朝鲜山上松树多,战士要用松树枝叶伪装,以防敌机低空飞行发现目标,在崇山峻岭中寻找。有一次,飞行员跳伞落在黄海,降落伞被海风吹走了,飞行员只露出脑袋在海上漂浮,周贤良和战友在海边用望远镜寻找,坐小汽船,经过4个小时才回到海岸上。

当时的朝鲜到处都是废墟,美国飞机的轰炸,让朝鲜几乎没有完整的建筑,有和周贤良一起奋斗过的战友牺牲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朝鲜。“牺牲的战友当时都没有留下姓名,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岁月。”周贤良回忆起充满硝烟的战场时说。

苏联军队撤离中国旅順口(今大连市)后,1956年3月,随部队接管苏联军队撤离中国后,进驻大连三十里堡空军基地。

1957年6月周贤良复员,组织安排他在酃县(今炎陵县)手工业联社工作,在水口担任管理干部。后来,考虑离家里近,调到三河河漠大桥县水泥厂当工人,1969年初,应当时新田大队(现枧田洲村)要求,经组织同意,回到老家从事农业生产,曾担任生产队长,通过改良土壤等,解决了借粮食过日子、社员吃不饱的问题。1982年底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办理退休手续。

“现在国家发展好,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和不错的待遇,作为一名老兵、老党员,要对党忠诚,时时替人民想,为人民多做好事。”周贤良说。如今,92岁高龄的周贤良,还会骑电动车,身体硬朗,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平时爱散步和看电视,虽然退休多年,但始终关心着国家大事,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困难的老人家。

来源:红网

作者:周新文 方华岳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0/12/17/870933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