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扑下身子抓扶贫 精准施策显成效

蔡伍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攸县支公司一名“老兵”,先后在多个岗位历练,工作敬业,任劳任怨。2020年3月,公司内部员工岗位调整,他不讲价钱,欣然接受公司的安排,前往攸县桃水镇清江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记得2015年9月公司结对帮扶攸县莲塘坳先锋村时,他就以一对一帮扶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扶贫,后来相继在丫江桥万兴、樟树村参与扶贫工作,可谓是扶贫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调整心态 进入角色

多年来,他一直在公司从事综合管理工作。之前虽然他经常协助领导参加结队帮扶工作,但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驻村扶贫干部。每月仅进村走访一次,填写工作日志,因此对扶贫的实质工作了解不多。驻村后,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需要全面熟悉和了解村务工作和村里的基本情况,为此,他迅速调整心态,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开始驻点履责,开启人生的新里程。

为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先后走访了全村43户建档立卡户,每走进一户贫困户,他都认真地与他们进行沟通,用笔详细记录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并邀请所在组的组长一并见面沟通,进一步了解该组的人口和经济情况。第一次走访脑子里只有一个简单的轮廓,有的地方名字过了几天又忘记了。为快速熟悉建档立卡户的详细情况,他坚持每天白天进村,找人拉家常,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晚上利用驻村休息时间,调阅所有建档立卡户资料,了解和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经过一个月的走访,他已全面掌握全村建档立卡户和部分四类人员的基本情况,得到上级暗访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突出重点 精准施策

清江桥村全村43户建档立卡户,致贫原因各自不同。大多数是因为患有重大疾病丧失劳动力,政府通过低保兜底、医疗救助、教育助学和产业扶贫等措施,相继脱贫。对于已脱贫,但“两不愁、三保障”仍然有一定困难的人继续进行跟踪,精准施策。

刘塘冲颜某2017年虽已脱贫,但儿子在外务工、孙女在外读书,自己身患重病,没有劳动能力,其家中的水井突然水量不足,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用水。他在走访过程中得知此事,立即会同村委研究落实解决措施,并得到了镇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村委决定利用组里的老水井作为水源,协助他们购买水管和电线、水泵,解决了饮用水问题。杨木塘患风湿心脏病的彭某,由于地质原因,她家附近的水井取水困难,饮用水成了她家另一“心病”。为了尽快解决她家用水问题,村委多次现场勘察打井地址,并于今年6月终于打出了一股汩汩清泉的水井。

2.jpg

谭某家的山黄鸡销售一空。

4月份,他和肖国齐书记在走访过程中,发现2019年底谭某家饲养了4000多只山黄鸡,但因新冠疫情,这些成熟的鸡无法外销,给谭家造成巨大经济压力。为此,他不仅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山黄鸡待销求助信息,同时还将谭某家的情况向公司领导进行汇报,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公司共为谭某家销售山黄鸡及鸡蛋共计15000余元,暂时缓解了他家资金链的压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到了5月,谭某家仍有近2000只鸡滞销。滞销!滞销!滞销!一直牵挂着第一书记的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带领支委成员走学校、进工厂、跑宾馆、下饭店和家禽市场多方联系销售,同时还与攸县电视台和义工联进行沟通对接。为此,攸县电视台派出一路记者前往清江桥村飞跃养殖场,拍专题视频,牵线帮助宣传;攸县义工联迅速联系省城长沙一家农产品商家。通过实地考察,该商家与谭某签订了全部包销协议,有效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他还与村委班子成员一道到长沙大学寻找谭某之子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帮助大学毕业后的谭某之子打开心结,敞开心扉,治愈“心病”。

3.jpg

入户走访。

作为第一书记,他始终与村委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上党课、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村民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通过半年的努力,他逐渐把桃水镇一个人口最多、地处偏远、村级经济底子薄弱的贫困村带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王秋华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0/09/28/845823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