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邱双连:"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带头致富奔小康

红网时刻株洲6月9日讯(通讯员 李放鸣)悠悠洣水,不舍昼夜,虽没有波涛万里的壮阔,没有九曲回肠的崎岖,却用她的柔美世世代代滋润着岸边的攸县儿女,这河水,沉淀着纯朴,积累着善良,荡漾着关爱互助的浪花,在人们的心目中洒下甘露。于是,时光的轮回中攸县的大地上流传着一个又一个闪烁着人性之美的动人故事,让这尘世弥漫着四月风一样的温暖。

56.jpg

获奖荣誉证书。

邱双连就是其中的一个。

邱双连是攸县宁家坪镇双松村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曾经,她无微不至地悉心照顾村里瘫痪的五保老人曾冬姑,几千个平凡的日日夜夜,刻录着这段不悔的人生,在邱双连和曾冬姑的心里,早已将彼此当作亲人。2008年12月,邱双连被中央授予"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的荣誉称号。2009年3月11日,时任县委书记的邝邹飞亲自向她颁发了“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邱双连刚一回到家里,附近的村民便闻讯赶来,鞭炮燃放起来,为这一动人的事迹注解着感动与祥和。于是,10余年来她的这段佳话以及后来的爱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故事,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为美谈。

家中来了“邱孝女”

那时,在邱双连家旁有一位90多岁高龄的瘫痪五保老人叫曾冬姑,她娘家远在数十里之外的醴陵市马恋乡,5岁时被送到攸县宁家坪镇的双松村罗家组当童养媳。当时,丈夫罗宗岳家境十分贫困。曾冬姑共为罗家生育了3男3女,当夫妻俩艰难地将6个孩子从襁褓中渐渐抚育至3至11岁时,不料这些孩子却先后患病,个个夭折。这个打击如雷轰顶,给她丈夫深深创伤,使他英年早逝。此时的家,剩下曾冬姑一人支撑,她与年迈的婆婆和母亲相依为命。之后,亲娘和婆婆先后辞世,曾冬姑一人独力将这两位老人安葬。曾冬姑因长期辛勤劳作,身体虚弱,老来多病。2003年5月,她在家中突然摔倒在地,摔坏了腿,从此瘫痪在床……

8.jpg

邱双连与丈夫、母亲和村妇联主席刘秦湘(右一)在一起。

当曾冬姑的人生跌入无依无靠、生活不能自理的艰难时刻,家中来了对她无微不至关怀的良家女邱双连。邱双连与曾冬姑是近在咫尺的邻居,1966年9月生、当年还是乡人大代表、村妇女组长。曾冬姑老人的不幸遭遇,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主动地对这位饱经风霜苦难的85岁老人伸出了关爱之手。从那时起,邱双连无论盛夏严冬,总是伺候在曾冬姑老人的身旁,挑水生火、炒菜做饭、洗脸洗澡洗脚、洗衫浆衣、接屎接尿、喂水喂饭喂药、换洗床铺、打扫房间……所做的这些平凡事,从未间断过。为此,邱双连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和家庭利益。在精心照料曾冬姑老人的日子里,邱双连常常是“足不出村”,从未在娘家宿过一夜,哪怕是春节给年近八旬的老母拜年,也是上午匆匆去,午后匆匆归。乡亲们都称赞她为五保户的“邱孝女”。

邱双连照顾曾冬姑老人无微不至。她经常自己花钱买来蚊香、明烟、苍术和消毒液进行香熏消毒,使房间没有一点异味。冬天天冷,邱双连就为曾冬姑老人找了两个酒精壶用作“水能取暖”,一天分上午、中午、下午、临睡四时点,分别上两壶热水,又怕烫坏病人,她就找毛巾包起,暖在曾冬姑老人的手头和脚头。后来,曾冬姑老人由于长期卧床,身上起了许多脓疮。为此,邱双连先后自掏腰包600余元买来药品,每天分早、中、晚三次为她清洗换药,使曾冬姑老人的皮肤病奇迹般地全部治愈。

邱双连伺候瘫痪五保老人曾冬姑的感人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村民们如数家珍。2007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正遇我国南方历史上罕见冰灾,那天下午4时,邱双连料理完曾冬姑老人日常生活后,抽出一点时间到邻近人家购买小猪,由于冰封路滑,不知摔了多少跤,待到晚上9时才到家。邱双连顾不上自己澡没洗、饭没吃,忍着疲劳和饥饿,赶紧将从市场买来的新鲜猪肉剁成泥煮成汤,立在床前打着冷战一口一口地把饭和肉汤喂到曾冬姑老人口里。2008年正月的一天早上,邱双连背着曾冬姑老人上厕所,不小心将腰扭伤,自己花了上千元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照料曾冬姑老人的事就只好暂托其家母代劳。因为担忧家母年老不能胜任,邱双连毅然不顾自己的伤病瞒着医院提前出院,匆匆赶回家里,带病和家母一起照顾曾冬姑老人。这一刻,曾冬姑老人老泪纵横:“你对我真比亲生女儿还亲,哪怕我再生三世,也难还你的情。”

2008年农历三月初二日,曾冬姑老人去世,邱双连在乡村组和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资6千多元,把老人的丧事办得热热闹闹,她怀抱老人遗像,跟在灵柩后面失声痛哭,村民们见了无不伤心落泪。

带头致富奔小康

邱双连所居的村庄地处攸醴边境彤岭大山东麓的深山沟,是个青山绿水的美丽山村。曾经,这里勤劳的人们利用这块土地大种油茶、生姜和辣椒,梗概了昔日有名的“坪阳三宝”,成为全乡最富裕之村。后来,人们为了向土地榨取更大的效益,长期滥施高毒农药,超施高效化肥,使土地迅速贫瘠毒化,种姜姜瘟,种椒椒死,连山上的油茶也结果少。乡亲们受这种脆弱生存条件的胁迫,纷纷举家迁移下山,形成半边村荊棘遍坡、冬茅封路,似乎“渺无人烟”,而还有许多贫困的人家因无钱下山购地建房,被沉重的大山“吞噬”,成为省级贫困村。

土生土长、心地善良的邱双连,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她不信“春风唤不回”!她深知,家在乡村,全靠种养!于是,她以自己的聪明、见识和勤奋,在这贫穷的山沟里率先办起了生态种养场,开辟兴家之路。一是率先办起了大型综合家庭养殖场,釆取猪、鸡一齐上,实行规模养殖,自行防疫,她还通过长期的摸索利用野生的金银花、大青叶、海金沙、艾草等10多种野生中药为猪治病,20余年中,极少发生疫情,确保了年年养猪年年赚,即使在去年那样严峻的情况下,使她饲养的300多头猪、3000多羽鸡也安然无恙,养殖总收入近60万元。二是综合种植,她采取用生石灰对土壤消毒,用猪、鸡粪和土杂肥作肥料,减施农药和化肥,使她种植的水稻、生姜、辣椒等作物,年年获得好收成。2019年她们夫妇俩共种植了生姜3亩、辣椒2亩、刀豆2亩、垦复油茶林30亩,种植总收入逾5万元。她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土专家”和致富能手。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涌现了10余户牲猪养殖大户,总产值近900万。村里还涌现了众多的种植大户、养鸡大户、养羊大户。从中,她尽量利用多年的这方面人脉关系,积极主动引进农作物和牲猪收购商,进行产品销售,解决卖出难题;在生产中,把自己的宝贵经验、科学管理方法传授给周边村民,帮助了更多的农友们走上了致富道路。

2020年6月7日上午,我们来到邱双连家采访,只见她上身着一件薄薄的蓝衬衫,脚穿黑长靴,正和今年56岁的丈夫罗清明在猪圈忙于卫生。她头上己露出了缕缕白发,古铜色的皮肤,身体仍显得很结实。她兴高采烈地说:“就在你们来之前,皇图岭镇一老板到我家收猪,按毛重33元/公斤结算,7头猪卖了7万元,今年已出售了56头,赚了近30万元钱,圈中还存有130多头中猪。”地里转悠,5亩生姜、辣椒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刀豆青藤,在竹杆上绽开了朵朵白花。她说:“疫后,碰上了这么个好价格,真使人越干越有劲!”

这些年来,邱双连发扬光大,不骄不躁,继续以自己乐于助人、特别勤劳的可贵品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绩显著,被县文明办、县妇联连年评为“最美家庭”、“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双学双比女能手”“敬老人好儿女”等等荣誉称号。

如今,邱双连是一个上有慈祥和蔼的88岁老母亲、下有活泼可爱的孙子孙女、还有结婚30多年、善良勤劳的丈夫及两个儿子儿媳的、幸福、快乐、和谐四世同堂的十口之家,其中:有2名中共党员,即第二个儿子和其妻;3名大学生,即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中国铁路五局当机械修理师、2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中南林学院任财政管理干部、其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真是世事如流水,阅尽人间苍桑,“善有善报!”。

来源:红网

作者:李放鸣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0/06/09/732352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