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人民医院完成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微创手术

红网时刻株洲7月30日讯(通讯员 陈志梧)在跳动的心脏上,不开刀,借助三维超声导管,就可以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近日,一例少见严重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株洲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6天后病人康复出院,这标志着这株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在介入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有了新的突破,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4 (1)-???.jpg

心内科团队与患者术后合影。

53岁的龙某来自茶陵,两年前劳累后出现气促、胸闷伴心悸反复发作等症状。前几个月,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为寻求更好的治疗他转院来到株洲市人民医院。

2.jpg

心内科主任曾维理讲述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术情况。

入院后复查结果患者为重度梗阻,随时有猝死风险。面对少见的病例和高风险的手术,心内科主任曾维理没有放弃,召集心内科各位医生会诊讨论后,决定施行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为达到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理想结果,心内科团队术前进行了严密的准备工作,精心策划了手术方案,于7月24日对该病患实施了手术。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是采取微创、局麻方式有效解决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术后24小时即可下地活动,有效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避免开胸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的外科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对于内科药物治疗无效及对外科手术有顾虑的患者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既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又减少手术费用,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症状。

423.jpg

心内科医务人员合影。

据心内科主任曾维理介绍,肥厚型心肌病是遗传性心脏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及室间隔增厚,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活动后气喘,胸痛,心律失常甚至晕厥、猝死。该病发病率约为0.2%,年死亡率3-5%,是国内甚至全球危害较大的心脏病之一。既往药物治疗的治疗方法存在治疗效果欠佳,而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

来源:红网

作者:陈志梧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19/07/30/577805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