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洪峰过境,株洲中心医院专家提醒这件事一定要注意

2.jpg

红网时刻株洲7月11日讯(通讯员 宋玺)近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天气,一些地方更是出现了暴雨、特大暴雨。持续的降雨导致多地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湘江的水位也已经超过警戒水位。

相比于洪灾造成直接的伤痛让人铭刻于心,灾后一些疾病的流行,特别是某些传染病,往往被人所忽视。株洲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主任龙云铸提醒广大市民,洪涝过后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洪涝后常见的传染病

洪灾过后常见的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性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水灾过后还可能患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另外还要注意防治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主要表现

1.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从而危及生命。

2.伤寒、副伤寒在临床上以持续高热、消化道症状、中毒症状为特征,还可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

3.甲型病毒性肝炎可出现疲乏,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等,部分还可出现黄疸。

4.钩端螺旋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通过皮肤、眼结膜侵入人体,引起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5.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可出现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

7.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防范措施

预防以上疾病,要从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

1.肠道传染病:

主要的预防是保障饮用水的洁净卫生,个人要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2.钩端螺旋体病:

应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疫区需下水的人员可以提前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

3.肾综合征出血热:

应防止食物被鼠觅食或受鼠的排泄物污染,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在无防护的情况下捣动鼠窝等。

4.接触性的传染病:

首先要勤洗手,其次就是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具。

专家提醒

洪涝灾害极易造成疫病流行,一些多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一些在正常年份不会发生的疾病,由于洪水的缘故,均有可能发生。

龙云铸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洪水过后防病工作十分重要,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以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来源:红网

作者:宋玺

编辑:龙琦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19/07/11/571064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