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蜂蜜在电商平台销售一空,渌口区龙门镇李家村的贫困户贺开国喜笑颜开。“再不用担心销路,还能卖出好价钱,多亏有电商帮忙。”捂着鼓起来的腰包,老贺笑眯眯地说。
在株洲,“贺开国们”的故事还有不少。他们的改变,与株洲电商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密切相关。以问题为导向,平台建设、物流覆盖、人才培训……从村头到指头,一条“互联网+”趋势下的乡村致富新路,在株洲开花结果。
互联网下乡,让老乡生活更美。
互联网下乡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看得见的水泥路、柏油路,实现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让农民的口袋充盈起来。看不见的“网路”,搭载着互联网下乡,将让农民的脑袋充实起来。农村要发展,“网路”要先行。
近年来,我市通过完成一系列无线网络建设,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得到不断发展,为政府农村电商扶贫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株洲移动已完成贫困村建设资金投入1.2亿元,完成166个贫困村4G网络覆盖,覆盖率达到100%;完成122个贫困村家庭宽带网络覆盖,宽带接入能力均超过100M。并将继续追加贫困地区的网络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确保完成所有贫困村100%的“无线+有线”网络覆盖。
株洲联通完成全市622个普遍服务行政村的项目施工,包括“民生100”工程所涉及150个行政村。株洲联通在这些行政村同步完善3/4G无线网络覆盖,网络覆盖人口从44.1万人提升至52.4万人,全市4G覆盖率达到93%。
随着网络覆盖的推进,光纤覆盖了农村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职高类学校,并成功在部分校园开通智慧校园的应用。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十户联防”和农村安防视频监控的“雪亮工程”,有效的联动了农村留守人员的互帮互助。患者可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病因,直接与相关专家进行远程沟通,解决了农村医疗落后、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安装智能网络摄像头,居民可在手机APP或电视大屏上实现查看实时视频、语音对讲、移动侦测告警、截图拍照或视频录制、监控录像回放等功能,给城管、环保、安监插上科技“翅膀”等等。
农民变网民
互联网通了,信息化应用就有了施展空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智慧农业插上了腾飞之翼。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在广大农村乘势而起。
在炎陵土特产电商一条街做生意的张婉霞,曾是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4月,她参加电商扶贫培训班后,在炎陵智慧乡村“微平台”上开起了网店,除了销售香菇、笋干等炎陵特色农产品外,还把老家出产的红薯干、杨梅也放在网店卖,开始了崭新的创业人生。
在电商产业的“保驾护航”下,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助推下,炎陵黄桃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果”,2018年,炎陵县黄桃种植总面积5.1万亩,挂果面积2.2万亩,产量2.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5.2亿元。黄桃销售期间,炎陵县充分发挥电商优势,销售黄桃1.3万吨,总收入3.33亿元,占总产量的68.5%。全县累计有4784户14152名贫困人口依靠种植黄桃而脱贫。黄桃同时被列入全省“一县一品”产业扶贫电商联盟重点对接产业。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我市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和扶贫基地的帮扶带动,截止到今年4月,已有3520名贫困户接受培训,近1500人搭上互联网快车,走上电商创业就业之路。
更高质量的电商扶贫道路,正在铺就。今年我市将加快“湖南电商扶贫小店”建设,形成“电商平台+本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的扶贫生态链,电商给农村带来的“甜头”,后头更有。
有互联网大佬预言,下一个十年,互联网的红利在乡村。消弭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农村互联网发展正当时。(株洲日报记者 邹家虎)
来源:红网
作者:邹家虎
编辑:胡芳zz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