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0余名老师广西研修,学得一手新实践项目

  

 

  株洲南方中学学员陈小东介绍落体缓降的创意设计。

  

 

  学员们齐心协力完成抛石机攻城装置。

  红网时刻株洲5月18日讯(通讯员 吴慧芳 王金凤)为更大范围地推动科技实践探究活动的普及和全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株洲市教培中心于5月15日-17日派出80余名综合实践教师到广西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培训内容是解读株洲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大赛规则以及兴华科技类项目的实践体验。

  第六届创新大赛项目分五类进行:创意制作类、科学竞技类、模型竞技类、思维拓展类、兴华科技类。前四类规则是由株洲市实验学校(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教师负责解读。他们都是株洲市历届科技创新大赛的裁判长,有着专业的裁判素质、严谨的执裁作风、丰富的赛事经验。所以在解读时,他们既能把赛事项目的基本要求、比赛规则、评分细则解读得清清楚楚,又能结合历年赛事中发现的问题与以往赛事变化的地方,对学员们进行友情提醒与技术指导。学员们对大赛中的新增项目兴致极高,纷纷向裁判长质疑。株洲县一中的沈兀老师在木桥承重比赛项目中,就提出“设计木桥时边缘部分小小的重叠允许吗?株洲市实验学校创新大赛的总裁判长凌暾立马给予回复,“这是不允许的,创新大赛从纸桥项目走向木桥项目,更注重的是桥结构的设计。为更贴近实际生活,在大赛中加入抗震设计,这也是株洲今后创新大赛要加入的新元素。”

  兴华科技类赛事的解读都是由广西师范大学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负责,他们积极投身于科技教育一线,多年从事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工作。故老师们并没有过多地讲解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学员们分组实践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再让学员们谈体验中的感受,再分组比赛,以竞技的形式,通过亲身实践的体验,让学员们了解竞赛规则和操作流程。正像株洲市南方中学陈小东老师所说的“科技创新需要精细化、科学化,更需要工匠精神,回校后也知道该如何组队参赛了。”

  三天的培训让学员们收获满满,参训教师一致说“广西师范大学老师们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兴华科技运动会充满趣味与挑战的赛事项目是株洲科技创大赛努力的方向。”株洲学员们定会以此次培训作为新起点,在实践中前行,在研修中提升,协同开拓,共创科技素养教育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吴慧芳 王金凤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180518/14216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