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枚辉参加助学活动。
李枚辉在收集贫困学子情况。
红网时刻株洲8月7日讯(通讯员 赵瑶)李枚辉,女,1973年4月14日出生,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人。12年,她用爱心、智慧和坚持,在贫困孩子和爱心人士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300个山区的孩子得以继续了学业,使爱藉此汇聚、流动、传播,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助人为乐颂歌。
大爱助学的“领头雁”
2005年的一次凤凰旅游让身材瘦小的李枚辉走上了大爱助学的道路。当时她被苗家山寨的贫穷和辍学的孩子所震撼。随后,她走访了解了一些情况:虽然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的学费很少,一学期大概只有一两百元,但在湘西大山深处,村落非常偏远、分散,村里小学只设置到3年级,4年级开始必须到乡里完小读书,初中以后就得到离家30多公里的镇或县里的中学读书。对于家居偏远的孩子来说,每天上学就得走3-4个小时,时间和体力都不合适,因此绝大部分的孩子从4年级起就得住校。住校,给一个孩子一年增加了2000多元的生活费。假如一个家庭有两三个孩子同时读书,那么对于偏远的贫困山民来说,就是一笔无法承担的巨大费用。特别是当某个家庭有天灾人祸或是家人有疾病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根本无法完成学业。
每每想起旅游时见到的那一双双流露出求学渴望的眼睛,李枚辉总是心酸不已,对条件好的人来说,捐出500元,也许仅仅是衣柜里少一件漂亮的衣服,鞋柜里少了一双时尚的鞋,少去饭店里吃一餐饭……然而,对于山里的孩子,有了这500元的爱心资助,她们求学的路就可以继续走下去,她们的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2007年8月, 李枚辉开始行动了,在与湘西永顺县落潮井乡中学校长取得联系后,她和家人前往收集贫困学生资料。当地乡中心学校(也是希望学校)的麻校长和吴主任用摩托车载着他们去了5个村,贯穿落潮井乡南北50多公里。在三天的时间里,李枚辉去了二十三个孩子的家。回来后,她整理好资料,形成“待助贫困学生库”,通过QQ空间这个助学途径进行信息发布,得到其同事、朋友们的支持和响应,大家以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形式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资助者直接与贫困学生联系,每学年定期捐助500生活费,不定期邮寄学习用品及衣物。后来的助学增加到一年不低于1000元,上不封顶。
以后的每年夏天,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李枚辉都会克服困难挤时间,带领资助者去湘西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新的贫困学生资料并回访那些受资助的孩子们。尤其2008年8月,李枚辉因身体原因,动了一台手术,在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为了信守承诺,她坚持亲自带领一台湾老板前往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朗溪乡实地走访,收集带回50名贫困学生资料。
正是在李枚辉的带领和影响下,大爱助学的队伍日渐庞大,先后有100多名同事和朋友参与其中并一直坚持下来。难怪同事都说,看上去文弱单瘦的李枚辉在大爱助学上却很坚强、很高大,不愧为大家的“领头雁”。
困难孩子的“希望之星”
在孩子们心中,李枚辉是贵人。“有困难找李阿姨”、“找李阿姨,就有机会继续学业、改变命运”,孩子们最质朴的话语中充满着希望。
妹四是所有受助学生中家庭条件最差的,她的父亲去世,妈妈半瘫,哥哥弱智,小学辍学两次,靠政府和邻居补助才继续学业。2010年暑假,妹四写信给李枚辉:“今年初中毕业了,我想读书,家里不同意,只给我两条路:打工或嫁人。考虑到家庭情况,班主任老师替我在当地职业高中争取了最大补助:减免所有学费,补贴一千块一年的生活费。然而每年费用至少还得一千多。我知道当初您们的承诺是资助到初中毕业,然而我总也不甘心现在就放弃;假如我今年放弃了,也就放弃了一生之中最后的读书机会。我知道我的请求有些过分,然而您是我所认识的有能力帮助我的唯一的人,我多么希望可以得到继续资助,让我仍然有机会留在学校而不是无奈的等待命运的安排。”
接到信,李枚辉马上联系学校老师和寻找资助者,在她的努力下,妹四的一封信,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争取到了职校三年的生活费,圆了学业梦。
“请李老师帮我家儿子找一个有爱心的资助者,让他能在以后继续学业。”这是一位身患鼻咽癌父亲在2010年5月去世时的遗愿。用当地带队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个最需要资助也最值得资助的家庭。身患鼻咽癌的父亲高中毕业,复读两年后没有考上大学回家务农。32岁那年确诊为鼻咽癌,几经治疗欠了许多债后放弃治疗,在家休养,兼做些家务。三个孩子,一个家,田和地,全靠妻子一人打理,家庭非常困难。三个孩子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养活已是艰难,读书的希望更是渺茫, 然而三个孩子成绩都优秀,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这个需要帮助的家庭中大女儿在2007年的助学活动中得到资助,就在李枚辉2009年回访中,鼻咽癌父亲自知天命,希望还能够有好心的资助者帮助他的儿子完成他读大学的心愿,给孩子一条全新的路。当时考虑到家庭中已有一个孩子受助,为了让其他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李枚辉没有给明确答复。当接到鼻咽癌父亲弟弟的来电得知遗愿,李枚辉发动力量为其儿子找到了资助者。
这样的故事还很多,面对身处贫穷而又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李枚辉用她的爱心、智慧和坚持,充当着“希望之星”,给一个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孤独孩童的“好妈妈”
在大爱助学的道路上,李枚辉不仅仅给予孩子们经济上的扶助,还当起了孩子们的“好妈妈”。
2007年开始资助的孩子里面有一个10岁的漂亮姑娘,爸爸多年不知影踪,妈妈改嫁没有音讯,爷爷奶奶去世了,姐妹三个跟着40多岁单身的叔叔生活。生活靠叔叔干农活和打零工支持。姐姐15岁,只读到二年级,因家庭困难辍学,跟随亲戚去温州打工了。妹妹9岁,二年级。她家一间大房,一半是厨房,一半放了一张床,外面一间半个屋顶的房间里关着鸡鸭鹅等。搭了一个梯子,通到楼板上(只有一张楼板,三壁全空),楼板上铺了点破棉絮,挂个蚊帐,小姑娘在两个房柱子上写了两排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李枚辉的帮助下,小姑娘受好心人资助三年,2010年小学毕业。就在9月的一天晚上,资助者打来电话告之李枚辉,小姑娘不想读书了,劝导无果。李枚辉急了,问到电话后,马上联系小姑娘。“……如果是因为生活费的问题,阿姨想办法帮你解决;如果是因为怕成绩不好辜负了资助者,没关系的,我们的要求只是你初中毕业;如果是怕开学后不能再进学校,我找校长帮你解决……”
“对不起,李阿姨,我已经决定了,你不尊重我的选择吗?”
“小姑娘,你还只有13岁,你根本没有决定自己是否读书的权利。明天我会跟校长联系,让他去茶楼找你。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通话时间晚上11点。
正是李枚辉的苦口婆心,小姑娘又重新踏进了校门。
就是这样,大山里的孩子们思想有波动,内心有怯意,都能在李枚辉那里找到方向。
李枚辉就是这样一个心系大山学子的人,从2007年至今的12年间,通过她的努力,湘西300多个孩子得到资助,继续学业;一所学校建起了围墙;一所学校树起了篮球架;一所学校换掉了所有的窗户;一所学校修建了厕所;一所学校建立了2000多册图书的图书角;两所学校增加了桌椅、床铺和棉被……
2007-2018,12年,李枚辉带着8岁的女儿年复一年的走进湘西山区的三个助学点,走遍每一个贫困学生的家,面对面的与每一个孩子交流。2017年,她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2018年暑假,她家女儿在清华将以支队长的身份,组织起一批清华学子到当年助学的点:湘西永顺县朗溪乡进行支教。言传身教,在点点滴滴之间,于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一个家庭的爱心传承。愿:点滴之善,汇成江海,永传承!
来源:红网株洲站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