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75岁公益老人陈瑛,接到来自重庆市万州区移民局的一封邮件,邮件表示将收藏陈瑛为最小移民冯庆迁拍摄的多张照片,在三峡移民纪念馆展出,还将做成视频播放。
视频记录“最小移民”的成长
从2001年8月开始,株洲市分3批共接收三峡移民1332人,分别安置在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今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移民局调研员吴小川来株洲看望移民,在株洲一次三峡移民摄影展览上,看到陈瑛拍摄的冯庆迁照片,“觉得照片很棒,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关注了三峡移民在株洲的生活变化和株洲爱心人士对他们的帮助,很有意义。”正值三峡移民馆正在筹备布展,吴小川辗转联系上陈瑛,拿到了图片。
近日,三峡移民纪念馆将照片以“外迁小移民冯庆迁的故事”为主题,以每年一张的形式,将照片制作成视频,这些照片包括“出生14天的庆迁还在摇篮里睡熟”、“庆迁的第一堂课”、“庆迁成为少先队员”、“庆迁过10岁生日”,等等。据悉,三峡移民纪念馆将在今年10月开馆,这段视频将在纪念馆内播放。
没有血缘的“爷孙”情
2004年7月10日,退休后的陈瑛,骑着自行车四处拍照,正巧在株洲火车站广场,遇见刚下火车来到株洲的万州三峡移民。看着他们扶老携幼、挑着行李出了车站,他赶紧用相机定格下这一幕,从此也与冯庆迁一家结下了缘分。
冯庆迁一家和其他20多户三峡移民,被安置在株洲县古岳峰镇。此后每一年的逢年过节,陈瑛都会去看望他们,为小庆迁拍照片。他常给小庆迁送去食品、图书和衣服,还经常将小庆迁接到株洲市区自己家里住一段日子,让小庆迁与自己的孙辈一起玩耍。
2007年,庆迁父亲在她3岁时因病过世,生活困难,陈瑛还承担她小学六年的学费,把庆迁当成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
陈瑛与其他三峡移民也结下不解之缘,12年中,他去到移民安置村51次,帮助移民们修路、办房产证、困难家庭争取低保,这些事情他都帮忙跑过多次。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刘娟
编辑:苏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