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株洲培育农村产权抵质押优良环境 引入金融活水浇灌乡村产业
2022-12-12 10:36:21 字号:

株洲培育农村产权抵质押优良环境  引入金融活水浇灌乡村产业

长期以来,大量农村产权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加上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面对这一难题,株洲持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从强化政策支撑、完善配套措施、健全信用体系等方面,培育农村产权抵质押优良环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975.27亿元,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流入乡村产业发展的增收田。

●政策支撑,农村产权抵质押“于法有据”

入秋后,茶陵县火田镇卧龙村的休闲旅游项目,按下了加速键。挖掘机开足马力,将小山丘推平,游步道沿着小溪向远处延伸。

受制于资金问题,该项目一度“搁浅”。后来,村里将一块未承包到户的土地完善相关手续后,办理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鉴证书。村里拿到红本本,建设银行茶陵支行提供了184.2万元贷款,让一度按下“暂停键”的项目又活了过来。

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但在此前,农村土地产权抵押权保障不足,抵押物难以变现处置的特点,导致各类商业银行不愿承担放贷中的经营风险。

打通金融资本下乡的堵点,株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株洲实际出台《株洲市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株洲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等规范化文件,引导各大银行机构健全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业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

“近期株洲又出台了《株洲市农村产权抵质押登记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产权的抵押申请、审查、登记、颁证,以及权属变更、注销登记的方法和程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系列硬核文件的出台,解决了农村产权抵质押“于法有据”的问题。

●配套升级,搭建全省首个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2018年6月,株洲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湖南第一个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在此基础上,株洲成功搭建全省首个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并于2020年11月正式运行。

在此之前,农村土地流转大多在私下完成交易,双方的权益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户怕老板跑路、老板怕农户耍赖、政府怕双方吵架”的担忧时常发生,这不仅无法形成土地流转交易的规模效应,也没法转换成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红利。

平台搭建后,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9大类交易品种可进入平台交易,并在运行方式上推行集“政、企、银、交、担、保”于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一站式服务。

该平台运行近2年来,累计完成交易项目648宗,交易金额合计8.64亿元,流转总面积达到42万亩,促成涉农金融贷款49笔,贷款金额6629.8万元。

同时,株洲还实行农村产权交易与抵质押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支持并授权农交平台集中统一收取各项农村产权抵(质)押登记申请材料,并对抵(质)押登记申请材料进行整理和合规性初审,有效强化了农村产权抵质押登记的抓手和服务。

●信用提升,探索建设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

农村信用体系,不仅可以为农村产权抵质押提供直接、真实、准确、可信的风险评价,也是各大银行机构进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近年来,株洲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部门参与”的整体思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市政府金融办联合人民银行指导华芯征信公司,以市农业农村局、市资规局等单位的部分数据为基础,探索建设了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为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个体户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精细的征信信息服务。

目前,数据库已接入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税务等8个部门基础数据,涵盖不动产、养殖、种植等23个数据项,建档了1.3万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万余户农户的相关信息,总数据量超过2200万条。

农村信用体系不断健全,畅通了金融下乡的通道。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75.27亿元,同比增长14.61%,占各项贷款比重为30.73%。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王军 卜天德

编辑:颜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