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1日讯(通讯员 李扬明)今年1月中旬,对于张大叔来说,本应是满怀喜悦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却不料一次意外的脚部扭伤,竟在无声无息中演变成一场危及生命的肺栓塞,将他推向了生死的临界点。
那天,张大叔脚部扭伤后并未太放在心上,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赶回了家中,想着休养两天就会好转。没想到小半个月过去了,张大爷的扭伤未见好转,午饭后突然晕倒在家里,家人见状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紧急送往医院。
然而张大叔病情仍在持续恶化,他先后接受了有创呼吸机、ECMO、输血、抗凝、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病情才逐步稳定。

2月中旬,张大叔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转至普通病房,开始初步床旁康复。但他的挑战才刚开始,张大爷存在四肢肌力严重下降、肌肉萎缩严重,言语障碍、认知功能受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他的日常生活全都需要依赖他人照顾。
经过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多学科团队全面评估,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经过多番讨论后共同为张大叔制定了一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康复计划,并持续动态调整。
在康复初期,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关节被动活动、一次科学的体位摆放,都显得尤为重要。
张大叔的手痉挛得厉害,为了让手能更快地恢复,康复团队调整手部体位以缓解手部痉挛。虽然是细微地干预,却能发挥大作用,加快恢复进度,不仅预防了肌肉萎缩、压疮、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发生,还减少了他的痛苦,更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埋下了康复的种子,这是康复治疗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体现。
面对神经损伤、肌力严重下降、呼吸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等多重挑战,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再次迎难而上,为张大叔进行了综合评估,优化康复方案。
治疗过程中,康复团队同时严密控制感染、贫血、深静脉血栓等继发问题,抗凝、抗感染、营养支持贯穿始终。三个月的坚持,张大叔上肢可以适当运动,下肢也能完成简单的屈伸,能独自坐稳,甚至能在搀扶下站立几分钟。
康复是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信念的坚守。尽管张大叔的四肢仍然处于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坐立不能等诸多困难状态,但他和家属积极配合,结合康复医学科团队一直持续不断优化的治疗方案,短短五个月不到的时间,他能缓慢地短距离行走了,甚至可以逐步上下楼梯。
从完全卧床到独立坐稳,从四肢仅存微弱活动到可短距离步行、上下楼梯,从言语不清到可进行有效交流,从全部依赖他人到实现基本自理。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凝聚着医患双方不懈的努力与坚信。
7月31日,张大叔康复出院,真正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跨越,他从绝望的深渊中走出,用坚韧和信念,书写了生命的厚重与新章。
张大叔的康复成功案例,得益于医院多学科团队与专业康复团队的协同合作,产生了 1+1>2 的效果。看着自己的身体不断恢复,张大叔的心态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也更为显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这种办事理念不仅彰显了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在重症康复领域的专业实力,更体现了多学科协作与现代康复理念的深度融合。
来源:红网
作者:李扬明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