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9日讯(通讯员 史以平)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常被比喻为一艘船与一片海:企业苦于找不到能立即扬帆的“船员”,而大量毕业生则在人海中迷茫,找不到能承载理想的“舟楫”。近日,由天元区人社局组织的“校企直通车”,从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启程,开往本地知名企业。其意义远不止于送学生进企业,更在于探索一种破解“船”与“海”信息错配的新航道。

湖南工业大学师生参观中国(株洲)二手车出口基地。
从“模糊想象”到“精准认知”的价值重构
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而言,传统认知里的专业对口是银行、外贸公司。而这趟直通车,却将他们带到中国(株洲)二手车出口基地和湖南纽恩驰这样的新能源装备工厂。这并非简单的安排行程,而是一次认知的精准“爆破”。
在这里,学生亲眼见证,国际贸易早已提前跑到产业链的最前沿。在二手车出口基地,一辆车就是一份跨国的综合贸易合同;在湖南纽恩驰,一台清扫车就是技术标准与绿色理念的全球化身。这种深度体验,让学生的专业能力从抽象地“懂流程”,重塑为具象的“懂产业、懂产品”,解决了求职时“不知道能干啥”的大难题。
从“简历筛选”到“生态吸引”的角色跃迁
对于企业而言,这次活动重塑了获取人才的方式。在众普森科技,学生们在生产线旁与工程师聊技术,在座谈会上直言不讳地询问发展空间,传统的招聘悄然改变。企业不再守着海量简历挑人,而是主动展示自己,吸引人才,成了“合伙人”。
企业展示的不只是职位空缺,而是完整的职业生态,包括核心技术、文化氛围和成长路径。这种前置招聘模式,提前完成双向磨合,筛选出认同感强、匹配度高的“种子员工”。活动当天,14名学生和企业达成意向,收到二轮面试通知。
构建城市与人才的“命运共同体”
这趟直通车最终指向城市与人才共生共荣。对株洲这样的工业城市,产业升级需要适配人才。直通车是株洲向年轻一代的“路演”,展示经济活力与职业前景,不仅是渴求人才留下,而是在富有说服力地证明:这里,就是你实现专业抱负的“新蓝海”。
天元区人社局精准对接高校专业和区内重点企业,构建“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人才流通”的良性生态。这趟直通车送出人才,也带回希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探索出可复制的“天元路径”,让高校人才供给和产业升级需求同频共振,助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红网
作者:史以平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