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4日讯(通讯员 王琦 张燕舞 丁凤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对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健康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乡镇卫生院重新焕发活力,有效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是当前乡镇卫生院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醴陵市二医院王坊分院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精准务实的举措,为村民就医“最后一公里”给出了一份“有温度”的答案。
变“等医上门”为“送医上门”,在服务模式上求突破
面对村民居住分散、就医习惯固化的现状,醴陵市二医院王坊份院摒弃被动坐诊的旧模式,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民身边。

巧用“赶集日”开展巡诊。每月择定6个赶集日,派遣巡诊医生进驻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健康咨询和初步诊断服务,并同步建立更新健康档案。将医疗服务无缝嵌入村民日常生活,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健康管理的“零距离”。
开通“健康专车”破解出行难。针对辖区内空巢、孤寡老人及特殊群体就医出行不便的痛点,卫生院专门开设健康专线,配备随车医师,提供免费接送服务。通过“定点+预约+上门”的灵活接送方式,真正实现了“就医零距离”,运行8个多月来,已服务特殊群体超1100人次,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在诊疗秩序上建新局
醴陵市二医院王坊份院紧紧依托与醴陵市二医院构建的紧密型医共体,着力构建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建立了“村卫生室-卫生院-二医院”清晰流畅的双向转诊路径,并设专人跟踪对接,确保患者上转顺畅、下转安心。今年1-9月,医共体内双向转诊达500余人次,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通过医共体平台,市级、省级专家定期到卫生院坐诊、指导,带动了卫生院服务能力整体提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强化精准帮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困难患者,卫生院及时启动“绿色通道”,协调上级医院专家制定方案,避免重复检查,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变“同质竞争”为“错位发展”,在专科建设上树品牌
在普遍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醴陵市二医院王坊份院深知特色专科是立院之本。
聚焦中医理疗,将其作为核心特色着力打造。通过“名医带徒+设备升级+专病研治”三维发力,成功塑造了中医理疗的“金字招牌”。不仅有效解决了本地村民如青少年脊椎侧弯、慢性膝关节疼痛等疑难杂症,其影响力还辐射至浏阳、萍乡等周边地区,吸引了大量患者慕名而来。
“大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在中医科得到了生动体现,特色优势的发挥,极大地增强了卫生院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变“单纯诊疗”为“全周期关怀”,在服务内涵上显温度
醴陵市二医院王坊份院的实践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角色远不止于看病治病。
该院成立由班子成员牵头的“健康慰问小分队”,与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团队相结合,主动为辖区内的特殊家庭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帮扶。通过上门走访、健康慰问、政策宣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今年1至9月累计服务3800多人次,覆盖了所有重点人群。
全院职工自发筹集健康慰问资金6000余元,为困难村民换着送去温暖与捐助。这种“医防融合、身心并重”的服务模式,将健康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了群众战胜疾病的信心,彰显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琦 张燕舞 丁凤姣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