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人物丨从显微镜到田间地头 一位检验科医生的乡镇“变形记”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 周海金)2024年10月,周海金的人生轨迹迎来了一次“急转弯”。从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熟悉的工作环境,到攸县石羊塘镇的田间地头;从一名主管检验师,变身为镇政府的挂职党委副书记。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她的工作轨迹,更开启了一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崭新篇章。

大半年光阴流转,她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民生一线——医保征缴的队伍里,她耐心解答;少儿假期学校里,她与孩子们亲切交流;文化惠民活动现场,她忙碌奔波。没有“镀金”心态,不搞“花架子”,周海金以“清”为底色,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渐渐从“上面来的领导”变成了乡亲们口中“挺懂行的同事”。

用“显微镜思维”守护群众“钱袋子”

分管医保工作后,周海金敏锐地发现了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些印制精美的政策手册被随意搁置,专业术语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面对2025年医保征缴工作的重重困难,她主动化身政策“翻译官”,挑灯夜读钻研文件,虚心请教专家,带领团队把“微课堂”开到集市摊前、大树底下、农家院落。

图片1.png

“医保就像帮咱‘砍价’,在镇里看病能报多少,去市里又能报多少,我给你们细细道来……”她用最朴实的语言,把晦涩的政策说得明明白白。现场办理慢病证、解答异地报销疑问,她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当张婶拿着新办的慢病证,脸上绽放笑容说“这下吃药省大钱了”时,周海金深深体会到:清廉不是不做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到群众心坎上,守护好每一分“救命钱”,就是对“廉”最生动的诠释。

以“零容忍”筑牢基层“廉洁防线”

“检验工作容不得一丝误差,基层工作更容不得半点虚浮。”这是周海金常挂在嘴边的话。走访全镇16个村卫生室时,她以“同行”身份与村医促膝长谈,深入了解基层医疗现状。在卫生院检验室,看到尿试纸条保存不规范,她立即上前示范:“这就像家里的干货,得把盖子拧紧了防受潮!”

图片3.png

从一张试纸的保管,到医保基金的监管;从安全生产检查,到文化活动筹备,她都秉持着“显微镜式”的细致。在多次文化惠民活动中,她坚持全程监督,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她说:“基层工作离群众最近,一丝一毫的不廉洁,都会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用“乡土情怀”书写“廉洁答卷”

“皮肤晒黑了,但心里更亮堂了。”这是周海金挂职期间最深的感触。她爬坡过坎、走村入户,带回来的不仅是沾满泥土的鞋子,更是对“清廉”二字的深刻领悟。

在注册“幸福石羊塘”视频号时,她坚持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生活——清晨热气腾腾的攸县粉,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农民丰收的喜悦,这些朴实无华的画面反而赢得了网友的点赞。在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时,她坚守“零回扣”原则,真心实意为农户谋利益。

从观察细胞的检验师,到读懂民情的乡镇干部,周海金始终坚信:清廉是底色,实干是底气。这片土地让她明白,“廉洁”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把群众当亲人的真心,是把公款花在刀刃上的细心,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回”的初心。

如今,周海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医院岗位,而石羊塘的田间地头,依然传颂着这位“检验师书记”以清立身、以廉履职的故事。她的“变形记”印证了一个道理:岗位在变,初心不改;角色在变,本色依旧。这份对廉洁的坚守,对事业的热爱,如同种子一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来源:红网

作者:周海金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492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